下列有關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資源不可再生
B. 我國是資源大國,目前沒有資源使用壓力
C. 我國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有時還造成洪澇災害,是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不缺水
D. 我國南方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貧乏,水土分布不協(xié)調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肥東縣梁園學校2018-2019學年度上學期八年級地理期中測試 題型:解答題
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的沙塵天氣有越來越頻繁的趨勢,并且有季節(jié)的差異,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沙塵天氣中,發(fā)生于2﹣4月的次數(shù)最多,約占全部沙塵天氣的61%.
材料二:沙塵暴的形成除了大風、干旱等自然原因外,人為原因也不能忽視.例如,在一些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人們把采掘藥材作為收入的主要途徑,過度采挖麻黃、甘草等藥材,或者采挖多種灌木作為燃料,從而大范圍地破壞了植被;長期對草場資源掠奪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數(shù)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嚴重,在農牧交錯地帶,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負荷加重,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導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國沙塵暴多發(fā)生在 _____季.
(2)沙塵暴在我國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區(qū)和______地區(qū).
(3)春夏季節(jié)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常見的自然災害是______.
(4)臺風災害主要分布在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潮州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6年紀念人民治理黃河70年座談會召開:黃河以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養(yǎng)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創(chuàng)造了全國14%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為流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黃河中游的小浪底水利樞紐,主要是為了治沙和防洪
B. 黃河流域水量豐富,是我國第二大河
C. 黃河下游地區(qū)人口密集,支流眾多
D. 黃河主要流經(jīng)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
2.關于黃河沿線城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A是黃河發(fā)源地的省會城市西寧 B. B是黃河中上游的分界點河口
C. D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點湖口 D. F是河北的省會濟南
3.關于黃河干支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①是汾河,主要流經(jīng)山西省,流入黃河的中游
B. ②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渭河最大的支流是涇河
C. ③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湟水,也是青藏地區(qū)主要的種植農業(yè)區(qū)
D. 黃河水灌溉了著名的灌溉農業(yè)區(qū)——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4.關于黃河沿線省區(qū)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上游的甘肅省,有著名的旅游景點——敦煌莫高窟
B. 到內蒙古的黃河沿岸,能看到塞外江南——華北平原
C. 黃河中游大致是陜西和山西的分界線,還有磅礴的壺口瀑布
D. 到了黃河的下游,你可以去東岳泰山看日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3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能力提升卷 題型:選擇題
在我國許多地區(qū)人畜飲水困難,但不少江河的水卻白白流走,無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興嘆”。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采取的措施是( )
A. 興修水利設施 B. 人工降雨
C. 改變當?shù)貧夂?D. 防治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3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能力提升卷 題型:選擇題
西氣東輸工程能減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哪一種環(huán)境問題( )
A. 水資源污染 B. 水土流失 C. 酸雨污染 D. 汽車尾氣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符合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三個條件的地方是(▲ )
A. 15°W,39°N B. 0°,15°S C. 15°W,15°N D. 120°W,29°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內蒙古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壯族 B. 蒙古族 C. 藏族 D. 回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貴州省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1975年我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測量珠峰,測得珠峰高度為8848.13米,2005年5月我國對珠峰進行重新測量。新高程為8844.43米。請問這個數(shù)據(jù)是指
A. 相對于上海的垂直距離 B. 相對于珠穆朗瑪峰山腳的垂直距離
C. 相對于該地平均海拔的垂直距離 D. 相對于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