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南水北調(diào)”工程跨越黃河的次數(shù)是( )。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四次

【答案】C
【解析】“南水北調(diào)”工程跨越黃河的次數(shù)是三次 ,三條調(diào)水線。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巴西人口分布圖”,完成以下問題。

1下列有關(guān)巴西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亞馬孫平原人口稠密 B. 巴西高原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千米2以上

C. 北部多、南部少 D. 東南部人口最為稠密

2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舉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甲地為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B.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C. 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 巴西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正確的是( )

A. A山谷 B. B鞍部 C. C懸崖 D. D山頂

2圖中F點(diǎn)在E點(diǎn)的 方向,( )

A. 西北 B. 東北 C. 西南 D. 北方

3圖中F點(diǎn)的海拔為 米。若E點(diǎn)的氣溫是10℃,則F點(diǎn)的氣溫大約是 ℃。

A. 500米,8.8℃ B. 400米,8.8℃ C. 300米,11.2℃ D. 200米,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脈,向東奔流注入 海。

(2)長江水能資源豐富,干流上修建了葛洲壩水利程和 水利工程。

(3)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國內(nèi)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被稱為“ 水道”。

(4)長江干流存在哪些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問題?(答出兩點(diǎn)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①房屋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A. 青藏高原 B. 黑龍江漠河

C. 吐魯番盆地 D. 臺灣火燒寮

2形成圖中②③所示的民居建筑特點(diǎn)的主要原因是

A. 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 B. 緯度位置不同

C. 地勢高低不同 D. 氣候不同

3圖中④所示房屋分布區(qū)多處于我國的

A. 濕潤區(qū) B. 半濕潤區(qū)

C. 半干旱 D. 干旱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字母代表的氣候類型與右圖所示的氣候一致的是_____,該氣候的特點(diǎn)是_____。

(3)圖示我國正值_______(季節(jié)),影響我國的季風(fēng)風(fēng)向是________、________。

(4)造成長江中下游平原與同緯度的青藏高原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5)依據(jù)海口與漠河兩地氣候特點(diǎn)的差異,說說它們在發(fā)展旅游業(yè)上優(yōu)勢:海口—________;漠河—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是________半徑,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是________半徑;A________(大于、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個(gè)________的球體.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是________,長約________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徑長約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積約________平方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承辦奧運(yùn)會的時(shí)間將是( )。
A.2006年夏季
B.2008年夏季
C.2008年冬季
D.2010年夏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 B. C. D.

2根據(jù)氣溫曲線可知位于我國北方的城市是 (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丁和甲

3圖中反映了我國東部地區(qū)四個(gè)城市氣溫和降水的共同特點(diǎn)為雨熱同期,原因是( 。

A. 大陸性氣候顯著 B. 季風(fēng)性氣候顯著

C. 海洋性氣候顯著 D. 氣候復(fù)雜多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