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C所在的線叫
經(jīng)線
經(jīng)線
,A在C的
正北
正北
方向,B在C的
東北
東北
方向.
(2)寫出A、B兩點的位置:A、
60°N,20°W
60°N,20°W
B、
40°N,40°E
40°N,40°E

(3)A、B、C三點所在緯線最長的是
C
C
點,最短的是
A
A
點,位于北半球的是
A
A
點和
B
B
點.
(4)如果有人想站在一個點上,他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他應該站在
C
C
點.
分析: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點的位置,首先要通過經(jīng)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確定東西經(jīng)、南北緯,然后再確定經(jīng)過該點的經(jīng)線和緯線的度數(shù).東西經(jīng)度的判定方法為:經(jīng)度向東度數(shù)越大為東經(jīng),度數(shù)向西越大為西經(jīng);南北緯度的判定:度數(shù)向北變大為北緯,度數(shù)向南變大為南緯.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為界,緯線的長度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接近赤道的緯線就越長,即緯度度數(shù)就越小.
解答:解:(1)圖中A、C所在的線叫經(jīng)線,A在C的正北方向,B在C的東北方向;
(2)A、B兩點的地理坐標是:A、60°N,20°W,B、40°N,40°E;
(3)A、B、C三點所在緯線最長的是C點,最短的是A點,位于北半球的是A點和B點;
(4)如果有人想站在一個點上,他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他應該站在C點.
故答案為:
(1)經(jīng)線;正北;東北;
(2)60°N,20°W;40°N,40°E;
(3)C;A;A;B;
(4)C.
點評:本題考查經(jīng)緯網(wǎng)圖的判讀,結(jié)合圖中字母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仔細觀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C所在的線叫______,A在C的______方向,B在C的______方向.
(2)寫出A、B兩點的位置:A、______B、______
(3)A、B、C三點所在緯線最長的是______點,最短的是______點,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點和______點.
(4)如果有人想站在一個點上,他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他應該站在______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仔細觀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C所在的線叫______,A在C的______方向,B在C的______方向.
(2)寫出A、B兩點的位置:A、______B、______
(3)A、B、C三點所在緯線最長的是______點,最短的是______點,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點和______點.
(4)如果有人想站在一個點上,他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他應該站在______點.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河南省期末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認真閱讀下列材料,然后仔細觀察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由于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緯度地帶,高山、高原的氣溫比平原、盆地低。降雨受地形的影響也很顯著。暖濕氣流在迎風坡被迫抬升,氣溫降低,飽和空氣即成云致雨。背風坡因空氣下沉,氣溫升高,降水就少。
(1)此圖是_______雨示意圖(地形/對流),A側(cè)是_____坡(迎風/背風),B側(cè)是______坡(迎風/背風),圖中A處與B處相比,降水較多的是______(A/B),原因是該地地處________坡(迎風/背風)。暖濕氣流遇阻被迫抬升,氣溫______(降低/升高),空氣______(容易/不容易)達到飽和,形成降水。
(2)A處與C處相比,氣溫較低的是_______,原因是該地________________(海拔較高/海拔較低)。如A處海拔為500米,C處海拔為100米,氣溫相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吉林省油田二中七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仔細觀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C所在的線叫    ,A在C的    方向,B在C的    方向.
(2)寫出A、B兩點的位置:A、    B、   
(3)A、B、C三點所在緯線最長的是    點,最短的是    點,位于北半球的是    點和    點.
(4)如果有人想站在一個點上,他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他應該站在    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