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地勢階梯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A是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上海拔最高的 ______ 盆地.
②在第二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______ 和 ______ .
③B為三大平原中的 ______ 平原.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聊城莘縣莘州中學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冊期末測試模擬一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
B. 地形以高原為主
C. 干旱地區(qū)廣
D. 氣候類型呈南北對稱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教版八年級(上)2.2氣候測試 題型:選擇題
在四類干濕地區(qū)中,華北平原屬于( 。
A. 濕潤地區(qū) B. 干旱地區(qū) C. 半濕潤地區(qū) D. 半干旱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地理學下冊同步練習:第九章 第一節(jié) 自然特征與農(nóng)業(yè) 題型:選擇題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地區(qū)常見的牲畜有( )
①藏北綿羊、谝晾珩R ③駱駝、荜笈
⑤藏山羊 ⑥河曲馬
A. ①②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該地區(qū)種植的青稞和小麥穗大粒飽的原因是( )
A. 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B. 二氧化碳濃度高
C. 氣溫較低,沒有病蟲害
D. 地勢高,降水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教版八年級(上)2.1地形測試 題型:解答題
某中學地理小組擬探究“西南地區(qū)泥石流多發(fā)的原因”,請你一起完成探究過程.
探究主題:西南地區(qū)泥石流多發(fā)的原因
探究方法:圖文分析法
探究材料:嘗試探究:
(1)地震帶與泥石流
西南地區(qū)位于地震帶上,地震頻繁,巖石破碎,碎屑物質多,這是泥石流發(fā)生的物質條件.
(2)地形與泥石流
西南地區(qū)位于______級階梯交界處,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這是泥石流發(fā)生的基本條件.
(3)氣候與泥石流
西南地區(qū)位于季風氣候區(qū),__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這是泥石發(fā)生的誘發(fā)條件.
(4)人類活動與泥石流
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人類活動,使地表______減少,加劇了泥石流發(fā)生的強度和頻率.
歸納總結:泥石流的發(fā)生與地震、地形、氣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類活動有關.
遷移應用:
(1)人類的______活動可以減輕泥石流的發(fā)生強度和頻率.
(2)如圖3實線為等高線,虛線為泥石流路線,若此時游客正好位于M 點,圖中提供了①、②、③、④四條逃生線路,其中最安全的是______.
(3)臺灣省也是我國泥石流的多發(fā)區(qū),請結合探究討論分析臺灣省泥石流多發(fā)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教版八年級(上)2.1地形測試 題型:選擇題
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
A.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
B.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C.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秦嶺﹣淮河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完成問題。
(1)從東西半球看,甲半球是______半球。
(2)我們所在的大洲是______(填序號),全部在東半球的大洋是______(填序號)。
(3)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是______(填名稱),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填名稱)。
(4)赤道與本初子午線的交點應該位于______(東或西)半球。
(5)四大洋中,被亞洲、非洲、南極洲、大洋洲包圍的大洋是______(填序號)。
(6)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填序號)。
(7)赤道橫穿的大陸有______和______。
(8)亞、歐兩洲的主要分界線:a______山脈,b______河,c______山脈。
(9)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和稱為______大陸。世界面積最大的洋是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中等高線圖表示的地形名稱依次是( )
A. 山脊、盆地、山谷、山頂 B. 山谷、盆地、山脊、山頂
C. 山脊、山頂、山谷、盆地 D. 山谷、山頂、山脊、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