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地球簡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有關(guān)地球數(shù)據(jù)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極半徑是6378千米

B. 赤道半徑是6357千米

C. 赤道淘長是4萬千米

D. 表面積是5.1萬平方千米

20緯線和180經(jīng)線的交點在地球上有

A. 1 B. 2 C. 3 D. 4

3最長的緯線是

A. 極圈 B,赤道 C.回歸線 D.本初子午線

【答案】

1C

2A

3B

【解析】

1地球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極半徑是6357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故答案選C。

20緯線和180經(jīng)線在地球儀上只有一條,所以0緯線和180經(jīng)線的交點在地球上有1故答案選A。

3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故答案選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黃河沿岸監(jiān)測點

蘭州

河口

龍口

陜縣

利津

年平均含沙量(kg/m3

3.48

6.67

33.3

37.7

24.7

年平均輸沙量/億噸

1.19

1.67

11.2

16.0

11.5

(1)從圖1和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黃河流經(jīng)中游的   高原,含沙量增加.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緩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列,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   ”.

(2)讀圖2,探究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guān)系.甲、乙、丙中泥沙量最多的是   

結(jié)論: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茂密,水土流失越   (多/少).因此,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態(tài)建設(shè)措施是:   (回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衡

B.赤道地區(qū)降水多

C.亞歐大陸內(nèi)部比其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D.兩極地區(qū)降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隨處可見地理知識(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圖收件人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單位是安徽省 ②圖汽車牌照的屬地為青海省

③圖聚落所在地的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 ④圖景觀所在省的簡稱是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脈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有關(guān)秦嶺作為自然地理分界線敘述不正確的是

A.濕潤區(qū)域半濕潤區(qū)分界線

B.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

C.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分界線

D.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假如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所需要的面料應(yīng)該不少于

A51億km2

B.51億km

C.億km3

D.511億k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于當(dāng)?shù)貢r間2013年12月5日20時50分去世。

材料二 2014年5月5日,李克強總理對非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8日出席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的第24屆非洲峰會全會,然后訪問安哥拉和肯尼亞,5月11日回到北京。

材料三 李克強訪問路線圖及開普敦氣候資料圖。

 開普敦氣候圖   李克強訪問路線圖

(1)“繽紛世界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這首《光輝歲月》是寫給曼德拉的。曼德拉屬于__ __人種。

(2)二戰(zhàn)前,非洲大部分地區(qū)為殖民地,獨立國家只有三個,其中一個為李總理訪問的四國之一,同時也是非盟總部所在國,位于非洲最高的高原上,這個國家是__ __。中國與非洲四國間的相互合作屬于“__ __”(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3)開普敦的氣候類型為__ _氣候,此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__ __(東/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全球共分為 大板塊,其中,A處為 板塊。

(2)請運用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的觀點,解釋下列地理現(xiàn)象:地中海的面積在不斷縮。 ;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