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 )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比較圖幅相同的江蘇政區(qū)圖和鹽城政區(qū)圖發(fā)現(xiàn),鹽城政區(qū)圖具有的特點是( )
A. 表示的范圍較大,比例尺較大 B. 表示的范圍較小,比例尺較大
C. 表示的范圍較大,比例尺較小 D. 表示的范圍較小,比例尺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中,與我國地勢無關的是
A. 許多大河滾滾向東流入太平洋 B. 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C. 便于海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D. 在階梯的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形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盆地A是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上的________盆地,被稱之為“聚寶盆”。
(2)E山脈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_____級階梯上,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山脈 K東側平原是_____平原,土地類型是_____,西側的高原是地勢坦蕩,一望無際的______高原,適合發(fā)展______ 業(yè)。 G是世界最雄偉的______山脈,它被稱為“地球之巔”。
(3)高原C和H以_______山脈為天然界線。
(4)F山脈處在我國地勢第_____級階梯和第______級階梯的分界線上,其西側為______省,____ 資源豐富,該資源著名的工業(yè)基地是_______ 。東側的地形區(qū)是______,該地區(qū)的小麥以______(冬或春)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外出旅游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右圖為某旅行團隊春節(jié)期間的日程安排和旅行線路,根據(jù)有關信息回答:
(1)第一天,旅行團從________省的廣州出發(fā)坐火車,穿越①________(山脈)的隧道,到達________省武漢市。
(2)第二天,坐輪船沿長江逆流而上,沿途測覽我國著名的長江三峽大壩風景區(qū),在重慶上岸,看到當?shù)氐钠噾覓?/span>________(重慶簡稱)的號牌。
(3)第三天,該旅行團乘坐大巴行駛在從重慶到成都的高速公路上,沿途可以觀賞________盆地的景色。
(4)從廣州出發(fā)到抵達武漢,大多數(shù)旅客都感覺天氣變冷了,紛紛換上厚衣服,原因可能是(請選擇)__________。
A.緯度增高
B.緯度降低
C.海拔增高
D.海拔降低
(5)第四,五天,旅行團游覽青海湖,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現(xiàn)呼吸急促等缺氧狀況,其原因可能是(請選擇)__________。
A.緯度增高
B.緯度降低
C.海拔增高
D.海拔降低
(6)該旅行團在第六天選擇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期間共飛越了我國________級階梯回到廣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8月20日14時,今年第13號熱帶風暴"天鴿"已在臺灣省鵝鑾鼻東偏南方向約76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風力8級(18米/秒)。沿途所經(jīng)地區(qū)將帶來暴雨到大暴雨。最先從大陸登陸的省份是:
A. 閩 B. 云 C. 新 D. 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如圖為東南亞有關地理事物分布圖。東南亞北接廣闊的亞歐大陸,南臨印度洋。該地區(qū)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狹窄地帶,年降水量豐富;本地區(qū)人口眾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中南半島夏半年(5月-10月)受到西南風控制(實線箭頭),冬半年(11月一次年4月)受到東北風(虛線箭頭)控制。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jù)圖中信息,可以推斷天然橡膠、油棕、蕉麻等物產具有
A.高海拔生長習性B.喜高溫習性
C.耐干早習性D.沿緯線分布習性
【2】中南半島
A.夏半年受到來自海洋干燥氣流控制,降水少
B.冬半年受到來自陸地干燥氣流控制,降水多
C.夏半年受到來自海洋濕潤氣流控制,降水多
D.冬半年受到來自陸地濕潤氣流控制,降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和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1 黃河流域每年都會生產16億噸泥沙。其中有12億噸在入?谔幊练e,平均每年填海造陸31.3平方千米。剩下4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一方面塑造了肥沃的沖積平原;另一方面也使黃河成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地上懸河”,決口泛濫隱患巨大。另外,高含沙量也一直影響著黃河流域人類生產、生活用水質量。
資料2 據(jù)2017年11月的媒體報道稱:黃河變清已成為現(xiàn)實。調查人員從呼和浩特河口鎮(zhèn)到鄭州桃花峪一路下來,發(fā)現(xiàn)1200多千米的黃河中游,近期已變成了一河的清水;直到河南開封,黃河才呈淺黃色。
(1)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分析黃河干流自西向東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黃河干流A河段有多個水電站,據(jù)此判斷該河段________資源豐富,主要原因是_____。
(3)寧夏因引黃古灌區(qū)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寧夏平原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處_____(干濕地區(qū)),但該地區(qū)成為我國著名糧食產區(qū),有“塞上江南”之稱,最主要原因是_____(選擇填空)。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豐富 C.熱量充足 D.地勢平坦
(4)黃河A、B、C、D河段中,“地上河”景觀出現(xiàn)在______(填字母)河段,該景觀形成主要原因是中游________,下游________。
(5)專家指出,近期黃河變清,是生態(tài)治理、氣候變化、水利工程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氣候條件可能是上游降水________(增加/減少),導致河流水量_____(增加/減少),使河流攜帶泥沙能力減弱。由于黃河變清,注入________海的泥沙量也隨之減少。
(6)左圖中山脈①是多條地理分界線的一部分,但它不屬于_______(選擇填空)。
A.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B.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C.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D.東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