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地球上很多山脈、火山、地震的形成與板塊的運動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板塊內部地殼活動比較劇烈,板塊的邊界地殼穩(wěn)定
B. 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
C. 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由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D. 日本群島和我國的臺灣省都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我國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大地震,該地震的形成與( )
A. 非洲板塊跟印度洋板塊張裂有關 B.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有關
C. 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有關 D. 亞歐板塊向印度洋板塊俯沖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項,可以作為大陸漂移假說證據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陸輪廓凹凸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著同種海牛和鴕鳥
③喜馬拉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北緯37.39度,東經141.38度)發(fā)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圖,A為震中)。讀全球板塊構造示意圖,回答下題。
1.此次地震中心處于兩大板塊接觸地帶,這兩大板塊分別是( )
A.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C.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 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
2.依據板塊構造理論,下列屬于火山地震多發(fā)區(qū)的是( )
A. 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山地帶 B. 澳大利亞 C. 亞歐大陸內部地區(qū) D. 太平洋中心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地殼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時,地表產生的現象往往是( )
A. 形成裂谷 B. 形成高山 C. 形成海洋 D. 形成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下列哪個板塊的交接處( )
A. 太平洋板塊 B. 美洲板塊 C. 印度洋板塊 D. 非洲板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可以證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連在一起”的證據包括( 。
①古生物化石
②現代自然帶的分布
③地層構造
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解釋( )
A. 紅海位于板塊張裂地區(qū),幾千萬年后,紅海將會消失
B. 我國云南魯甸發(fā)生的大地震與板塊運動無關
C. 澳大利亞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的交界處,多火山和地震
D. 世界上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火山地震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B. 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C. 地處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D. 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2019學年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2.4海陸變遷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滄海桑田”說明( 。
A. 人類可以在大海種田 B. 地殼運動導致海陸變遷
C. 人類可在大海種桑樹 D. 海洋面積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