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主要在哪個地區(qū)可以見到?( )
A. 北方地區(qū) B. 南方地區(qū) C. 西北地區(qū) D. 青藏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四大區(qū)域的典型景觀圖,分別與我國自然地理分區(qū)對應正確的是( 。
A. 甲—南方地區(qū) B. 乙—青藏地區(qū)
C. 丙—北方地區(qū) D. 丁—西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2016成都)我國南方地區(qū)比北方地區(qū)( )
A. 民居屋頂坡度更小 B. 冬季氣溫更低
C. 水稻種植面積更小 D. 河流水量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列選項不以其為分界的是( 。
A. 水田和旱田 B. 小麥和水稻 C. 工業(yè)和農業(yè) D. 南方和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關于圖中Ⅰ、Ⅱ、Ⅲ三條界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確定Ⅰ線的主導因素是地勢
B. 確定界線Ⅱ的主導因素是夏季風
C. Ⅲ線與二、三階梯的界線相一致
D. Ⅰ線與Ⅱ線分別與400mm、800mm等降水量線相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選擇題
跨經(jīng)度最廣的地理區(qū)域是( 。
A. 北方地區(qū) B. 南方地區(qū) C. 西北地區(qū) D. 青藏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解答題
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圖中a、b、c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回答b界線的名稱是______線,它劃分了(地區(qū))和(帶)。
(3)請說出四點區(qū)域C與D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解答題
讀“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區(qū)域名稱:A _______,B _______, C _______,D _______。
(2)在圖上用鉛筆描繪出A和B之間的大致界線.它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即_____________一線.這一線是我國1月份_______。
(°C)等溫線通過的地方;是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B區(qū)域所在的干濕區(qū)主要為_______地區(qū)。
(3)A區(qū)域農業(yè)以旱作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東部瀕臨我國的內海________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解答題
讀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數(shù)字①是______地區(qū),A線是該區(qū)與其他三個地區(qū)的界線,確定這條界線的主導因素是______。④是______地區(qū),該區(qū)與地區(qū)③的界線D大致與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分布一致。
(2)地區(qū)②與地區(qū)③的分界線大致沿著B______(山脈)和C______(河)一線,該線是l月平均氣溫______等溫線通過的地方,是暖溫帶與______(溫度帶)的分界線;該線也是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是半濕潤地區(qū)與______(干濕地區(qū))的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八下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練習題 題型:解答題
讀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Ⅰ區(qū)域和Ⅱ區(qū)域的大致界線是________一線,它大致與我國1月份____℃等溫線相一致,與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相吻合,還是我國____帶與____帶(填寫溫度帶)的分界線。
(2)從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觀具有明顯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因素。
(3)從C到D農業(yè)生產(chǎn)的熟制明顯不同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