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將下列物質同時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CaCl2 HCl NaNO3 B.KOH HCl (NH4)2SO4

C.K2CO3 Ba (NO3)2 NaOH D.FeCl3 NaCl KNO3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要使得大量共存且得到無色透明溶液,表明該物質彼此間不會反應。A選項設計的四種物質不會彼此反應,它們也均溶于水;B選項中KOH均能與HCl、(NH4)2SO4反應,所以無法大量共存;C選項中K2CO3 Ba (NO3)2能相互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故它們不能大量共存;D選項中FeCl3是有顏色的,Fe3+是淺黃色的。故選擇答案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化學實驗中,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消防隊員撲滅一般火災時常用大量的冷卻劑,如水等。請你說出以上兩種滅火方法的主要原理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下列儀器:①燒杯、诰凭珶簟、坭F架臺 ④試管、萃斜P天平、藜瘹馄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不需要的儀器是

A. ①⑤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構成物質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構成氣體的分子在不斷運動
D.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三態(tài)變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發(fā)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請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鈣元素的原子序數為;
(2)X=;符號為
(3)A,B,C,D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填序號);
(4)A粒子的化學性質與B,C,D中哪一種粒子的化學性質相似(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霧霾是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由于人類生產、生活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細顆粒物,如果超過大氣的自凈能力,就會出現霧霾現象。請分析下列污染物中,會導致霧霾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臭氧 C. 一氧化碳 D. PM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影《夏洛特煩惱》中有一句經典語錄:有的人吧,缺鐵;有的人呢,缺鈣:而我最缺的是面子。其中的是指(

A. 鐵元素和鈣元素 B. 鐵的化合物和鈣的化合物

C. 鐵原子和鈣原子 D. 鐵的單質和鈣的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號中只表示微觀意義的是

A. H2 B. Fe C. CO D. 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低于7% 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置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實驗改進】
Ⅰ.根據鐵在空氣中生鎊的原理設計圖2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據如表

測量項目

實驗前

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

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

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達】①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根據上表數據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計算結果精確到0.1%).
(4)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髙的原因是:①;

(5)【交流表達】①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O2+2H2O=2Fe(OH)2 . 故填:2Fe+O2+2H2O=2Fe(OH)2 . ②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20.2%,故填:20.2%.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精確度更高的原因是:氧氣完全反應,避免了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時導致的空氣外逸.故填:氧氣完全反應;避免了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時導致的空氣外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