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C.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D.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右圖全球海水、陸地水儲量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淡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鹽量很高的海水
C.為減少水體污染,農藥、化肥要合理使用
D.為節(jié)約用水,農業(yè)、園林澆灌改大水漫灌為噴灌、滴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實驗裝置。
(1)實驗前,連接好裝置,把注射器活塞向里推,使氣球鼓起,然后保持活塞不動。隔一會兒,觀察到氣球 (填“不變癟”、“變癟”),則裝置氣密性良好。
(2)加熱過程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紅色的銅粉 。發(fā)生的反應文字表達式或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如下:
實驗前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ml | 硬質玻璃管的容積/ml | 試驗后注射器內剩余的氣體體積/ml | 消耗的氧氣體積/ml |
30 | 70 | 10 |
|
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中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為 ml。
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 。
(4)(單選)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號)。
A.實驗前,注射器內空氣的體積大于裝置內空氣總體積的1/5
B.使用的銅粉的量不足
C.加熱時反復推拉注射器活塞
D.反應結束,待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測注射器內剩余氣體體積時,氣球內殘留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三種元素的粒子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1)當A、B為原子時,X= ; Y= ;
(2)C表示的粒子符號是 ,該元素與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 (填“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其中錯誤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B.熱脹冷縮,說明分子的大小隨溫度升降而改孌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D.濕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建設美麗汕頭,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人人有責。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壞境的是
A.禁止工業(yè)污水超標排放 B.隨意丟棄廢舊的電池
C.治理建筑工地揚塵污染 D.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如示,若將稀H2SO4比作初三學生在“應急演練”中,要從樓頂入口處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處,各層都有三道門(各層間空白處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層中至少打開一道門(即能與稀硫酸反應的物質)才能到達出口處,請根據圖示回答以下問題:
(1)若按“距離最短”的原則疏散,則其疏散路線由上至下依次為(填化學式)
進口→ → → → →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學反應速度最快)的原則疏散,則應將上述疏散路線中第五層改為 (填寫化學式),所有樓層中能與稀硫酸反應的物質共有 種。
(2)寫出疏散路線上經過第三層時的物質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若將稀硫酸改為稀鹽酸則無法通過第 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廢棄的塑料會帶來白色污染,下列圖標中,屬于我國制定的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的是( 。
A、圖中所示標志是節(jié)水標志,故選項錯誤.
B、圖中所示標志是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故選項正確.
C、圖中所示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故選項錯誤.
D、圖中標志的含義是禁止放易燃物,故選項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