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某興趣小組對食用純堿和食用小蘇打兩種粉末進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
名稱食用純堿食用小蘇打
主要成分Na2CO3NaHCO3
酸堿性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顯堿性
熱穩(wěn)定性受熱不分解270℃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水
【實驗探究】
(1)探究兩者水溶液酸堿性的差異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分別向等濃度、等體積的純堿溶液和小蘇打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均變紅色,且純堿溶液中顏色更深兩種溶液均呈堿性,且純堿溶液的堿性更強
 ②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兩種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純堿溶液的pH=11,小蘇打溶液的pH=9
(2)驗證兩種粉末的穩(wěn)定性
該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到乙(選填“甲”或“乙”)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相應的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評價】有同學認為如圖裝置不夠嚴密,理由是試管口需要放一團棉花.

分析 根據表中關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酸堿性及熱穩(wěn)定性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解答 解:(1)從表中可以看出食用純堿和食用小蘇打的水溶液均顯堿性,遇酚酞均能使酚酞變紅,且堿性越強顏色越紅,測定溶液酸堿性強弱程度可采用pH試紙測定,要把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2)由圖表關于兩者的熱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可知:食用小蘇打可以加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食用純堿不能,所以分析裝置可知乙燒杯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評價】碳酸鈉、碳酸氫鈉屬于粉末狀,加熱時,可能堵塞導管,需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故答案為:(1)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分別向等濃度、等體積的純堿溶液和小蘇打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均變紅色,且純堿溶液中顏色更深兩種溶液均呈堿性,且純堿溶液的堿性更強
 ②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兩種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 標準比色卡比較 純堿溶液的pH=11,小蘇打溶液的pH=9
(2)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評價】試管口需要放一團棉花.

點評 此題是一道實驗探究題,解題的關鍵是利用相關題目中的信息結合探究過程中有關的反應進行分析判斷,題目難度不大,注重基礎,能較好的訓練和強化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實驗室里常用來制取氧氣的方法有三 種;工業(yè)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采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該過程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是人們談論的話題之一.從經常發(fā)生的霧霾天氣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緩.
(1)PM2.5是指大氣中微粒直徑小于2.5um的顆粒物.下列物質中不會形成PM2.5的是(填序號)C
A.焚燒秸稈     B.汽車尾氣排放     C.太陽能發(fā)電
(2)“低碳”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序號)B
A.節(jié)約紙張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節(jié)約技術和節(jié)能產品
(3)“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污染的氣體,其中某個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從圖示獲得的下列信息錯誤的是(填序號)A

A.該圖已表示出質量守恒定律         B.反應前后共有4種分子
C.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種類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D元素的原子核內有16個質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D原子得到了2個電子變成了新的微粒,請寫出新微粒的化學符號S2-
(2)E元素的原子核內有17個質子
(3)已知A的化合價+4,B的化合價-2,則A、B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B2.(用A、B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碳酸氫銨遇到高溫會分解.一次小明在做碳酸氫銨加熱實驗時發(fā)現:102g碳酸氫銨加熱后質量減少了61g,天平兩邊嚴重不平衡,請你據此分析這種現象發(fā)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小芳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fā)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如圖).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無紡布包內藥品為二氧化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CO2是初中化學重點研究的氣體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質:
(1)該興趣小組用干燥管、燒杯、銅網等設計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在干燥管內的銅網上應盛放大理石(或石灰石);若將銅網換成鐵網,可能產生的后果是鐵網被腐蝕,制得的CO2氣體中混有H2,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Fe+2HCl═FeCl2+H2↑.
(2)該興趣小組同學將制得的CO2分別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他們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CO2和NaOH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①小明設計了甲、乙兩個實驗來驗證C02與NaO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如右圖所示.實驗現象為:甲--軟塑料瓶變癟,乙--“瓶吞雞蛋”.
小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導致瓶內壓強減。
小雯同學提出質疑,她認為CO2會溶于水,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小明同學針對小雯的質疑又補充了一個對照實驗,即用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玻璃破碎B.木材制成桌椅C.菜刀生銹D.濕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根據以如圖示推斷(假設能發(fā)生反應的均完全反應).

用化學式回答:C是BaSO4.若B是水,則A是Fe2(SO43.若B是酸溶液,則A是Fe2O3或Fe(OH)3
D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