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質中少量雜質,加入的試劑(足量)或主要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

 組別

    物質

    雜質

    試劑

    操作方法

A

CO2

CO

CuO

加熱

B

Cu

Fe

稀鹽酸

溶解

C

KCl

KClO3

MnO2

加熱

D

ZnSO4

CuSO4

鋅粉

過濾

A.A    B.B    C.C    D.D


【考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根據(jù)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CO能與灼熱的CuO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Fe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與稀鹽酸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KClO3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二氧化錳,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鋅粉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再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C.

【點評】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2016屆2016屆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分子、原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原子核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會發(fā)生改變

B.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質量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     )

A.濃鹽酸   B.石灰石   C.氫氧化鈉 D.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A.活性炭﹣用于凈化水   B.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來人工降雨   D.氧化鈣﹣用作食品干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鐵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如圖信息,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5.85

B.生鐵和鋼的性能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鋼的含碳量大于生鐵

C.用赤鐵礦高爐煉鐵的反應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D.鐵制品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可通過刷漆、涂油等措施防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具體方法是:將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測定反應后生成CO2的體積,將體積換算為質量,再根據(jù)CO2的質量求出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如圖Ⅰ為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裝置,圖Ⅱ是用于測量CO2體積的裝置.

(1)寫出圖中A、B儀器的名稱:①    ,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若在實驗室中利用B裝置制取氧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將B中裝置②加裝網(wǎng)罩,可以用于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2)圖Ⅰ裝置為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裝置,應選擇 (填“A”或“B”)圖Ⅱ裝置中油層的作用是 防 ,為使反應前后油層上方氣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此時讀數(shù)的變化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

(3)下表是三個實驗小組按方案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

 小組

 取用石灰石樣品質量

測得CO2的質量 

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一

 2.5g

 1.32g

 120%

 二

 2.5g

 0.88g

?

 三

 2.5g

 1.1g

 100%

Ⅰ第一、三小組測定結果明顯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

①鹽酸濃度過高揮發(fā)出氯化氫;

②鹽酸量不足;

③沒有將發(fā)生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第二小組測定結果比較準確,根據(jù)數(shù)據(jù)計算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化學晚會上用毛筆蘸取一種無色液體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了“化學魔術”四字,然后再噴上另一種無色液體,白紙上立即出現(xiàn)了紅色的“化學魔術”四字.該同學所用的兩種無色液體可能是

 

A.

NaOH溶液、酚酞溶液

B.

CuSO4溶液、NaOH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

酚酞溶液、“雪碧”飲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把等質量的X、Y、Z、M四種金屬分別加入到同體積,同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下左圖),另取X加入到Z(NO3)2的溶液中(下中圖),再取M加入到YNO3的溶液中(下右圖),反應關系依次如下圖所示:

據(jù)此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Z>X>M>Y         B、Y>M>Z>X      C、X>Z>Y>M     D、X>Z>M>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里同學們探究氫氧化鈉與硫酸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                   

【探究活動】同學進行了如圖實驗:                               

【搜集證據(jù)】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觀察到(1)  現(xiàn)象,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        

【解釋與結論】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產生現(xiàn)象的原因(2)  .        

【提出問題】最終燒杯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猜想:硫酸鈉;          乙同學猜想:硫酸鈉和氫氧化鈉;         

【評價與交流】大家一致認為乙同學的猜想是(3)  (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          

(4) .                                                   

甲同學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實驗如下:取少量鐵粉加入反應后的溶液中,觀察到(5)  現(xiàn)象,證明自己的猜想是錯誤的,溶液中的溶質應為(6)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