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guān)于CO2的檢驗、制備和用途能達到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CO2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yōu)樗{色
C.用塊狀石灰石和稀H2SO4迅速制備大量CO2
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證明瓶內(nèi)原有氣體就是CO2
A、由于干冰升華會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確;
B、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因此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紅,故錯誤;
C、由于稀硫酸和石灰石反應時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礙反應的進行,因此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而是用石灰石和稀鹽酸,故錯誤;
D、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都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熄滅,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氣等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故說法錯誤.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燒杯內(nèi)盛澄清石灰水,幾天后發(fā)現(xiàn)杯內(nèi)液面上形成一層白膜,該白膜是______(填化學式),其原因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倒掉石灰水,杯壁有一圈不易洗掉的白色固體物質(zhì),洗去這些白色固體的方法是加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可以將CuO還原成銅
B.在一定條件下CO2能夠轉(zhuǎn)變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變紅
D.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單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一氧化碳冶煉鐵是利用它具有可燃性
B.碳納米管是一種新型的有機化合物
C.金剛石與石墨的性質(zhì)存在差異是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銅使用的歷史比鐵得多是因為銅在地殼中含量比鐵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如圖為某同學探究CO化學性質(zhì)時設計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敘述中符合如圖實驗設計意圖的是______
A、說明CO具有還原性
B、說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氣大
C、說明CO和CuO的反應需要加熱
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氣體對空氣的污染,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2)請寫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科技人員向農(nóng)民建議:在利用溫室生產(chǎn)作物時,向溫室中施放適量二氧化碳,可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這是因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蟲窒息死亡,從而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蟲害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施放二氧化碳可促進植物生長
C.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燒,施放二氧化碳可避免火災
D.二氧化碳可產(chǎn)生“溫室效應”,使溫室內(nèi)溫度穩(wěn)中有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干冰可用作制冷劑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
D.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低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神奇的碳元素是構(gòu)成物質(zhì)種類最多的一種元素,許多物質(zhì)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Ⅰ.“低碳”倡導節(jié)能減排,主要是為了減少______(填化學式)的排放量.
Ⅱ.填寫金剛石、石墨、活性炭在生活中應用與其性質(zhì)的對應關(guān)系.
物質(zhì)用途金剛石切割玻璃石墨作電極活性炭凈水
對應性質(z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Ⅲ.二氧化碳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工業(yè)上用二氧化碳與氨氣(NH3)為原料,在高溫高壓下,合成一種重要的化肥--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Ⅳ.天然氣中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Ⅴ.相同質(zhì)量的甲烷與煤完全燃燒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
1g物質(zhì)完全燃燒
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g放出的熱量/kJ
甲烷2.7556
3.6732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與煤相比,用甲烷作燃料的優(yōu)點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與人體血紅蛋白結(jié)合,阻止空氣中的______進入人體.CO雖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