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變化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紙張撕碎之后總質量不變
B.100g酒精與100g水混合后總質量為200g
C.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
D.石灰石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各生成無知量之和與原固體質量不相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中的藥品需要分類擺放到不同的藥品柜里面。下列藥品:①鎂條 ②碳酸鈣 ③黃銅 ④氫氧化鈉 ⑤稀硫酸 ⑥酚酞試液,你認為可以擺放到同一個藥品柜的是
A. ①⑥ B. ④⑤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A.木炭放入紅墨水中,墨水顏色變淺 B.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D.鎂條燃燒產生耀眼的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MnO2對過氧化氫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識后,某同學想:CuO能否起到類似MnO2的催化劑作用呢?于是進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劑、也不參與反應,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Ⅱ、CuO參與反應產生O2,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Ⅲ、CuO是反應的催化劑,反應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用天平稱量0.2gCuO,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進行如下實驗:
(1)填寫下表:
步驟③現(xiàn)象 | 步驟⑥結果 | 步驟⑦現(xiàn)象 | 結論 |
________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 ______ | 溶液中有氣泡放出,_____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
(2)步驟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④需用到的實驗儀器有: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___________。
(4)過氧化氫能被CuO催化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要探究步驟⑤做過催化劑的CuO其它化學性質,還應補做的實驗是____。(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節(jié)能減排,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以某種鎂硅酸鹽礦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為原料的新型綠色水泥。全球鎂硅酸鹽儲量豐富,新型綠色水泥不必擔心原材料,推廣潛力很大。新型綠色水泥與傳統(tǒng)水泥對比如圖。
(1)傳統(tǒng)水泥和綠色水泥的生產過程分別涉及以下反應:
CaCO3 高溫CaO+ CO2↑ Mg3Si2O5(OH)4高溫3MgO + 2SiO2 + 2H2O↑
以上兩個反應都屬于 (填寫基本反應類型)。
(2)與傳統(tǒng)水泥相比,每生產和使用1噸綠色水泥能夠減少排放 噸二氧化碳。
(3)傳統(tǒng)水泥生產中,高溫煅燒某種石灰石50噸,可產生二氧化碳多少噸?已知該石灰石中碳酸鈣含量為80%,雜質不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頁巖氣”是蘊藏在巖層中的天然氣,被譽為未來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種最簡單的________________(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
(2)天然氣屬于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為緩解能源危機,人們正積極開發(fā)利用新能源,下列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煤 b、石油 c、氫能 d、風能
(3)CH4在空氣中燃燒的能量轉化形式主要是化學能轉化為____能,而CH4﹣O2燃料電池則是將化學能轉化為_________能的裝置。
(4)天然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條件下CH4與CO2反應生成CO和H2,該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和H2可合成液體燃料CH3OH,反應中CO和H2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Cu2O和Cu的固體混合物5.2g放入燒杯中,加入過量的20%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得到3.2g固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已知:Cu2O+H2SO4 CuSO4+Cu+H2O)
A. 剩余固體為純凈物
B. 反應過程中,溶液逐漸變藍
C. 原固體混合物中Cu的質量大于Cu2O
D. 在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中滴加BaCl2溶液,檢驗固體是否洗滌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