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倡導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      B.將污水排入大明湖

C.察覺燃氣泄漏后,嚴禁明火或電火花       D.將垃圾分類投放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小慶同學歸納的幾種含鈣化合物的知識網(wǎng)絡圖,請根據(jù)該圖回答:

(1)屬于堿的是___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劑的是______。

(3)寫出圖中涉及的任意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端午節(jié)假期,某校學生到郊外野炊.請你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同學們的野炊食品如下:面包、牛肉干、牛奶、西紅柿、糯米粽,其中糯米粽提供最主要基本營養(yǎng)素是  

(2)途中,同學們看見農(nóng)民給田里的莊稼施加硝酸銨,硝酸銨屬于  (“氮”、“磷”或“鉀”)肥,請寫出硝酸銨的化學式 

(3)做飯時,芳芳把撿來的樹枝架空,使其燃燒更旺,其原理是  

(4)活動結束時,有同學及時用沙土把火蓋滅,他采用的滅火原理是 

(5)回家后,同學們用水沖洗了騎過的自行車,清洗后選用下列 方法防銹(用字母表示).

  A.涂油漆    B.直接用帶油的抹布擦    C.先用抹布擦干,再給鏈條傳動部件涂上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性能優(yōu)于金屬

   B. 玻璃屬于非金屬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鹽

   C. 有機物合成材料屬于高分子材料,在汽車輪胎、棉花、塑料制品中都存在

   D. 玻璃鋼是一種復合材料,由塑料和鐵絲復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攝入酸性食物過多會造成酸性體質(zhì),酸性體質(zhì)是百病之源.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是根據(jù)食物在人體內(nèi)消化后終端產(chǎn)物的酸堿性來劃分的,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堿性.通常,富含S、Cl、P、N等非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nèi),通過轉(zhuǎn)化后會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而富含K、Ca、Na、Fe、Zn、Mg等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nèi),通過轉(zhuǎn)化后產(chǎn)生堿性物質(zhì).

在一次聚會上,大家針對葡萄酒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李叔叔說:喝葡萄酒對身體有利,因為我聽說葡萄酒本身是堿性的,而且是強堿性的.宋叔叔認為:葡萄酒本身不可能呈堿性,而應該呈微弱的酸性,但葡萄酒屬于堿性食物.聚會結束后,小玲同學查閱文獻資料,獲得下列信息:

Ⅰ.制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中富含K、Ca、Na、Fe、Zn、Mg等元素.

Ⅱ.葡萄酒的釀制原理是利用野生酵母分解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最終轉(zhuǎn)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針對上述討論和提供的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金屬元素中,屬于人體中常量元素的有  

(2)從科學探究的角度,李叔叔關于葡萄酒究竟是呈酸性還是呈堿性的認識方法是否正確  ;請說明理由  

(3)如果讓你通過實驗給葡萄酒的酸堿性下一個結論,其實驗方法是  ;

(4)Ⅱ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根據(jù)Ⅱ中葡萄酒的釀制原理,宋叔叔認定葡萄酒本身應該呈微弱的酸性,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 化石燃料包括煤、_ 和天然氣等。過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機,又導致環(huán)境污染。

如燃煤會影響環(huán)境,下列環(huán)境問題與燃煤有直接關系的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

A.酸雨    B.溫室效應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

(2) 2014年冬季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大范圍灰霾天氣,據(jù)檢測首要污染物為PM2. 5。下列關于

PM2.5的說法或減少PM2.5措施錯誤的是  .

A.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超過2.5µm的顆粒物      B.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

C. PM2.5專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氣替代燃煤

(3) 目前,我國面臨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區(qū)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圖1是我國目前與十二五計劃能源結構變化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主要調(diào)整是_  ;

(4) 解決環(huán)境問題需要科技進步,如CO2含量不斷升高,使全球氣候問 題日趨嚴重,科學家認為,人類不 僅要努力減少C02的排放,更重 要的是將C02轉(zhuǎn)化為有用物質(zhì)。

①利用NaOH溶液來“捕捉”C02,并將C02儲存或利用,流程如圖2(部分條件及物質(zhì)未標出)。

下列有關該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過程可實現(xiàn)C02零排放    B.該過程只有1種物質(zhì)可以循環(huán)利用

C.分離室中分離物質(zhì)的操作是過濾    D.該過程至少發(fā)生了 4個化學反應

②將C02轉(zhuǎn)化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3所示:

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新頒布的《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它規(guī)定環(huán)境空氣污染物的基本項目包括:SO2、NO2、CO、O3、PM10、PM2.5等,其中的“PM2.5”是指()

A.空氣的濕度                           B.空氣的透明度

C.空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                 D.空氣中直徑不超過2.5um的顆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化學。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A.農(nóng)藥和化肥對糧食增產(chǎn)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對環(huán)境沒有影響。

B.化學材料的應用與發(fā)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

C.化學科學在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fā)方面意義重大

D. 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氣體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發(fā)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稻草造紙    B.使用火藥    C,蠶絲織葙    D.冶煉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