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C.帶電的微粒都是離子D.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分析 根據(j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來分別判斷即可.

解答 解: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但用物理辦法還可以分為原子核和電子,故錯誤;
B、有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有的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還有的是由離子構成的,故錯誤;
C、帶電的微粒不一定都是離子,如原子核、電子都是帶電微粒,但不是離子,故錯誤;
D、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注重對概念的考查,熟記分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并會理解應用,記憶時要注意概念的嚴密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我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保護環(huán)境對發(fā)展旅游有重要意義,下列情況中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是( 。
A.燃燒秸稈B.植樹造林
C.使用無鉛汽油D.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運用.下圖為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
(1)上圖吸附池內的活性炭起吸附 作用,經沉淀、過濾等凈化處理后所得的水不是 純水(填“是”或“不是”).
(2)“水”有很多種.下列“水”屬于純凈物的是D(填字母序號).
A.河水  B.自來水  C.礦泉水  D.蒸餾水
(3)電解水可證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4)家庭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 檢驗某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
(5)有些科學家預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這句話警示我們應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一是節(jié)約用水,二是防止水體污染.請你舉一例節(jié)約用水的做法:洗菜水澆花等(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
(1)空氣是人類生存的營養(yǎng),其中一個原因是空氣中含有的氧氣是動植物呼吸的原料.
(2)在大型汽車上用壓縮空氣開關車門和剎車.空氣具有可壓縮性的微觀原因是分子間有空隙.
(3)“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經濟的重要標志.其中“低排放”主要指減少排放B(填字母序號).
A.N2              B.CO2            C.O2              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近年來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鈉)處理含二氧化硫的廢氣,該方法的流程如圖所示:

(1)NaHSO3中含有四種元素.
(2)步驟①中,反應前后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是氫元素和氯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知識整理有錯誤的是( 。
A食品保鮮的辦法B實例與原理
真空包裝--冷藏保鮮
充入氧氣--防止氧化
鐵鍋用完洗凈干燥--防止生銹
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隔離可燃物
C日常物質的鑒別D化學中常見的“三”
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
醬油和醋--聞氣味
三種可燃性氣體--H2、CO、N2
三種可加熱儀器--試管、燒杯、量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粗鹽中含有少量泥沙,提純該粗鹽的流程如下:

①溶解時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②空格處的操作名稱是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林一家人高高興興地住進新裝修的房子里,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家人經常感到頭痛、喉嚨痛、眼睛紅腫發(fā)炎.等到醫(yī)院檢查之后,發(fā)現(xiàn)得病的原因是:新裝修的房子里,一些做家具的板材、加工時用的膠水中都含有有害氣體-甲醛,它們會緩慢地釋放出來,進入房間的空氣當中,從而危害住在房間里的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請問:
(1)如果空氣的成分中氮氣為80%,氧氣為20%,那么空氣可以看成一種溶液(選填“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
(2)當有害氣體甲醛進入空氣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的氧氣和甲醛氣體可以看作溶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用久置的鎂條做實驗時,需要用砂紙把表面的灰黑色打磨掉,直到露出光亮的銀白色.實驗小組同學對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Ⅰ.是鎂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鎂.
Ⅱ.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黑色碳單質.
Ⅲ.根據(jù)銅銹的成分是堿式碳酸銅,推測鎂條表面的“灰黑色外衣”是鎂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得到的堿式碳酸鎂.
同學們經討論,從顏色上否定了只含有氧化鎂,因為氧化鎂是白色的.
【查閱資料】
①堿式碳酸鎂的性質有:受熱可分解;常溫下能與稀硫酸反應.
②白色的硫酸銅粉末遇水能變?yōu)樗{色.
③碳不與稀硫酸反應,但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并生成CO2、SO2和H2O.同學們認為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三種產物的共同點是都屬于氧化物(答出一點即可).
【進行實驗】
(1)同學們用久置的鎂粉進行了如下實驗.






現(xiàn)

①無水硫酸銅粉末逐漸由白色變?yōu)樗{色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久置的鎂粉中除鎂元素外,還含有的元素是C、H、O

久置的鎂粉中含有堿式碳酸鎂
(2)同學們發(fā)現(xiàn),經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中鎂粉會突然“噗”地燃燒起來,出現(xiàn)紅熱,很快停止,并有黑色固體粘附在試管壁上.
①將試管取下,冷卻后加入足量稀硫酸,大部分固體溶解,并有氣泡出現(xiàn),但黑色固體沒有消失.請寫出有氣體生成的一個反應化學方程式Mg+H2SO4═MgSO4+H2↑.
②將實驗①試管中的混合物進行過濾_(填操作名稱),除去其中溶液,向黑色固體中加入濃硫酸,加熱.黑色固體全部溶解,得澄清溶液并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實驗(2)說明,鎂在CO2中可以燃燒,生成了碳單質.
【實驗結論】
綜合上述實驗現(xiàn)象,實驗小組認為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和堿式碳酸鎂.
【反思與評價】
有的同學提出,實驗(2)不足以證明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他的理由是久置的鎂條是放置在常溫下的空氣環(huán)境中,實驗(2)是將鎂粉在加熱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