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物質發(fā)生的變化與空氣成分無關的是

A.碳酸氫銨露置在空氣中質量減少

B.食物放置時間長了會變質

C.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氣中時間過長表面會有一層白膜

D.鋼鐵在空氣中生銹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A選項碳酸氫銨露置在空氣中質量減少,是不穩(wěn)定性與空氣中的成分無關;B選項食物放置時間長了會變質,與空氣中的氧氣有關;C選項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氣中時間過長表面會有一層白膜,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關;D選項鋼鐵在空氣中生銹,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有關;故答案選擇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在鐵、二氧化碳和硫酸銅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填具體粒子名稱)

(2)如圖2,A是鈣原子的結構示意圖,B、CD、E分別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Ax=_____

B、C、D、E屬于____種元素的粒子;其中屬于陽離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B、C、D、E四種粒子中與A粒子化學性質相似的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每年有上萬家庭發(fā)生火災,造成了極大損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識和緊急滅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災.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A.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B.用明火檢查液化氣罐是否漏氣

C.電器著火用水撲滅

D.室內(nèi)起火時打開門窗通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選擇鋁絲和鹽酸反應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課題開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別用相同質量的鋁絲和足量稀鹽酸反應的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

鹽酸的濃度/%

反應溫度/

鋁絲消失

的時間/s

3

20

500

6

20

300

6

30

80

(1)寫出鋁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②和③表明:該反應的快慢與__________有關。

(3)能表明鹽酸濃度對反應快慢有影響的實驗編號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實驗①中鹽酸的濃度改為4%,請你推出鋁絲消失的時間(t表示)的取值范圍:________________。

(5)該實驗除了用鋁絲消失的時間來衡量反應的快慢外,你還能提出新的方法來衡量該反應的快慢嗎?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支試管中分別盛有相同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將AB、C和鋅四種金屬分別同時放入其中。小明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形象地畫了一幅卡通圖(如下圖所示),每個卡通人物表示一種金屬,周圍的小黑點表示反應中生成的氣體。

1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可能是

2B是常見金屬,寫出B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富氧空氣”中氧氣含量高于普通空氣,其中氧氣與其他氣體體積比為21:79

B.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可用作食品防腐劑

C.萊蕪香腸采用真空包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隔絕水蒸氣

D.鐵絲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會用化學解決生活問題是學習化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列物質鑒別方法錯誤的一組是

A.白酒和白醋──聞氣味

B.軟水和硬水──肥皂水

C.N2和CO2──燃著的木條

D.空氣和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工業(yè)鹽產(chǎn)品質量指標.為了測定該工業(yè)鹽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取100g該工業(yè)鹽進行實驗:

①用碳酸鈉來測定雜質氯化鈣的質量分數(shù),得到1g沉淀.

②實際測得水的質量分數(shù)為3.3%:

求:(1)100g該工業(yè)鹽中含氯化鈣的質量分數(shù).

(2)通過計算,判斷此工業(yè)鹽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否符合產(chǎn)品質量指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固體酒精、液體酒精和酒精蒸汽都能燃燒,這些現(xiàn)象說明

A.分子始終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B.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