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基礎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

如圖所示,連接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發(fā)現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a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塊白磷(白磷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40℃),并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按圖示裝置把集氣瓶中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注:集氣瓶內的長導管已伸到了瓶底)

用力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注:白磷與紅磷燃燒的產物相同)待白磷燃燒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

待集氣瓶完全冷卻至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是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是c。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集氣瓶中白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

2)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并冷卻到室溫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

3)若實驗非常成功,當c400mLa=50mL,則b=______mL。

4)實驗過程中,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結束后,組內成員發(fā)現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小于預期值(理論上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則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小于集氣瓶內空氣體積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氣五氧化二磷 先下降后上升 120 可能使用白磷的量不足 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測水的體積

【解析】

白磷本身是固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沒有生成新的氣體。集氣瓶中壓強減小,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氧氣的體積。

1)集氣瓶中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達式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2)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燃燒放熱氣體膨脹壓強先變大,冷卻到室溫后壓強變小,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3)若實驗非常成功,當c400mL,a=50mL,則b=50mL +=120mL。

4)實驗過程中,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結束后,組內成員發(fā)現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小于預期值(理論上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則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小于集氣瓶內空氣體積1/5的原因可能是:可能使用白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可能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測水的體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進行,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操作的正確順序是_____。(填序號)

2)計算: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_____g

3)⑤操作應選用_____mL的量筒(從1050、100中選擇)。

4)下列操作中一定導致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的是_____(填序號)。

A ①操作中有固體灑出 B ⑤操作中有少量水濺出

C ④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濺出 D 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5)小明同學用溶質質量分數30%的氯化鈉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15%的氯化鈉溶液。

①實驗儀器有膠頭滴管、量筒、燒杯和_____。

②實驗的主要步驟有計算、量取、_____、裝瓶貼標簽。

③需要水的體積是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不會出現的是( )

A. ①變紅,③不變紅B. ④變紅,③不變紅

C. ①比④先變紅,②、③不變紅D. 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的裝置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的檢驗,請完成下面小題。

二氧化碳的制取。

(1)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 (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______。

(3)實驗過程中,長時間都不能集滿氣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

(1)裝置E中,觀察到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此實驗現象說明______。

(2)將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的小花,一半噴水后放人集氣瓶F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家中發(fā)現,炒完菜的鐵鍋表面容易生銹。于是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秘鐵生銹的條件。

(查閱資料)干燥劑是指能除去潮濕物質中水份的物質。如硫酸鈣和氯化鈣等。

(猜想與假設)常溫下,鐵生銹可能與O2、食鹽、水蒸氣有關。

(進行實驗)利用下圖裝置(鐵絲長度及粗細相同,反應裝置相同,忽略燒杯中水的蒸發(fā))

控制與鐵絲接觸的物質,分別進行下列5個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B、D實驗中鐵生了銹,而A、C、E實驗中沒有明顯的現象。實驗時,每隔一段時間測量導管內水面上升的高度,結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數據為導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

時間、小時
編號

0

0.5

1.0

1.5

2.0

2.5

3.0

A

0

0

0

0

0

0

0

B

0

0

0

0.3

0.8

2.0

3.5

C

0

0

0

0

0

0

0

D

0

0.4

1.2

3.4

7.6

9.5

9.8

E

0

0

0

0

0

0

0

(解釋與結論)

(1) 實驗中通過對比實驗BC,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2) 得出鐵生銹一定與H2O有關的結論,依據的兩個實驗是______ (填編號)。

(3) 根據本實驗,你認為導致鐵生銹的物質一定有 ______

(4) 導致B、D實驗裝置中導管內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通過以上實驗,猜測食鹽的作用是______

(反思與評價)

(5) 在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鐵絲生銹與N2無關,其理由是______ 。

(6) 結合上述實驗,談談你對家中鐵鍋使用的建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碳酸鈣在高溫下煅燒一段時間后,得到白色固體(CaCO3CaOCO2↑),為了確定白色固體的成分,對其可能的組成進行探究,請你完成下表。

假設(猜想)

驗證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現象

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實驗時,發(fā)現實驗臺上擺放的藥品中,有一瓶裝有溶液的試劑瓶未蓋瓶蓋且標簽破損(如下圖),于是決定對這瓶溶液進行探究:

1)查閱資料:

①酸、堿、鹽的性質實驗中用到含有鈉元素的物質是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②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2)對這瓶溶液到底是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中的哪一種,同學們根據現有的藥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甲同學取待測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由此得出結論:該溶液不可能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學另取待測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_____的現象,由此得出結論:該溶液是Na2CO3溶液。

③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結論不嚴密,因為NaOH溶液露置在空氣中,會與_____反應生成Na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所以這瓶溶液還可能是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

④對這瓶溶液的實際成分,小組同學討論后,一致認為還需要進行如下實驗:

設計步驟Ⅰ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實驗結論)該溶液是_____。

3)拓展運用:

①做實驗時,取用藥品后應及時_____

②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可加入適量的_____溶液(填序號)。

A CaCl2 B HCl C 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__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中燃燒產物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幾年,我國有些城市酸雨污染較嚴重,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及機動車排放的尾氣所造成的.

(提出間題)煤中是否含有硫元素和碳元素?

(査閱資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SO2+2KMnO4+2x=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寫出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根據上述資料,甲、乙同學進如下實驗探究

(1)甲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A、B兩步實驗,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A_________________,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得出結論,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證明煤中含有硫元素和碳元素

(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夾持裝置略去。)

(結論與反思)

(3)上圖中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學的實驗中證明煤中含有硫元素和碳元素的現象是,B_____C____D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