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把足量的鹽酸加入到盛有少量鐵粉、銅粉、銀粉、鋁粉和碳酸鈣粉末的混合物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反應完全后過濾,在濾紙上的剩余固體有
 
(寫化學式),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上述反應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有
 
個.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金屬可以與酸反應,氫后金屬不能與酸反應,鐵發(fā)生置換反應時一般會生成亞鐵鹽,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置換反應是單質、化合物生成單質、化合物的反應.
解答:解:鐵排在氫的前面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與氫氣,反應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銅、銀在氫后不能與酸反應,鋁排在氫的前面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把足量的鹽酸加入到混合物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反應完全后過濾,在濾紙上的剩余固體有銅、銀;
據(jù)上述反應原理可知:鐵與鹽酸、鋁與鹽酸反應中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故屬于置換反應,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Cu、Ag;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CaCO3+2HCl=CaCl2+H2O+CO2↑;2.
點評:此題是對金屬活動性順序及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意義及應用,酸的性質,能較好的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產生了興趣,想通過實驗測定其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請參與他們的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知識準備:
(1)氫氧化鈉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
 
:②
 

(2)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方法之一是向樣品中加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樣品溶于水,再向樣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混合物中加入鹽酸時,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
設計方案:
甲組同學:稱取16.40g樣品,放入足量的鹽酸直到反應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乙組同學:稱取16.4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與石灰水反應生成沉淀碳酸鈣的質量,先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解決問題:
(1)乙組同學判斷石灰水是否過量的方法是
 
;
(2)根據(jù)兩組同學的實驗結果,請你幫助他們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交流與反思:
在交流時,老師問同學們“能否用上述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甲乙兩組的同學都一致認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覺得甲、乙兩種方案都不妥,理由是:
 

小明又重新設計新方案:
設計方案:
先用電子秤準確稱取16.40g變質的NaOH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秤秤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51.40g,再把175.00g 7.3%稀鹽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樣品中,每次充分反應用電子秤秤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質量,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
解決問題:
請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
 
.(不要求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南通一模)珍珠粉常為消費者喜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用貝殼粉冒充珍珠粉銷售.一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鑒定某珍珠粉的真假,進行了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
①珍珠中含碳酸鈣80-93%、蛋白質4-14%、水份2-4%及微量元素等.
②蛋白質與濃硝酸反應變黃色.
③貝殼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質量分數(shù)98%以上).
[實驗]
實驗一  向盛有少量珍珠粉樣品的試管中,滴加少量
濃硝酸
濃硝酸
(填一種化學藥品名稱),觀察現(xiàn)象,以此鑒別該珍珠粉真假.
實驗二  用圖所示裝置測定珍珠粉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
實驗操作:
①按圖連接儀器裝置.用膠皮管連接B與C時,需要先
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
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連接好后檢驗其氣密性;
②準確稱取a g珍珠粉樣品裝入儀器B中,在A中裝入質量分數(shù)為b%的鹽酸m mL;
③向B內的珍珠粉樣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鹽酸;
④完全反應后,A中剩余鹽酸n mL,C中的濁液經
過濾
過濾
、洗滌、干燥,稱得白色固體的質量為w g;
⑤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
[交流]
裝置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不用長頸漏斗而用A(分液漏斗)盛放鹽酸,可防止該裝置漏氣,另一作用是
防止生成的氣體過快
防止生成的氣體過快
;能夠說明樣品已完全反應結束的現(xiàn)象是
裝置B中沒有氣泡產生
裝置B中沒有氣泡產生
;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時,需要用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
aw
aw

[反思]
若測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小,則可能的原因有
bc
bc
(填序號).
a.原料中可能含有碳酸鎂等物質
b.裝置B中CO2未完全進入裝置C
c.裝置B中有部分HCl進入裝置C中
d.裝置C中玻璃管與空氣相通,未密封
[拓展延伸]
有同學提出在實驗二中不需要裝置C,可用電子天平稱量裝置A、B反應前后的質量,就可以得到珍珠粉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裝置A、C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就是CO2的質量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裝置A、C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就是CO2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珍珠粉常為消費者喜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用貝殼粉冒充珍珠粉銷售.一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鑒定某珍珠粉的真假,進行了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
①珍珠中含碳酸鈣80-93%、蛋白質4-14%、水份2-4%及微量元素等.
②蛋白質與濃硝酸反應變黃色.
③貝殼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質量分數(shù)98%以上).
[實驗]
實驗一 向盛有少量珍珠粉樣品的試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填一種化學藥品名稱),觀察現(xiàn)象,以此鑒別該珍珠粉真假.
實驗二 用圖所示裝置測定珍珠粉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
實驗操作:
①按圖連接儀器裝置.用膠皮管連接B與C時,需要先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連接好后檢驗其氣密性;
②準確稱取a g珍珠粉樣品裝入儀器B中,在A中裝入質量分數(shù)為b%的鹽酸m mL;
③向B內的珍珠粉樣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鹽酸;
④完全反應后,A中剩余鹽酸n mL,C中的濁液經________、洗滌、干燥,稱得白色固體的質量為w g;
⑤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
[交流]
裝置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不用長頸漏斗而用A(分液漏斗)盛放鹽酸,可防止該裝置漏氣,另一作用是________;能夠說明樣品已完全反應結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時,需要用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________.
[反思]
若測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小,則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填序號).
a.原料中可能含有碳酸鎂等物質
b.裝置B中CO2未完全進入裝置C
c.裝置B中有部分HCl進入裝置C中
d.裝置C中玻璃管與空氣相通,未密封
[拓展延伸]
有同學提出在實驗二中不需要裝置C,可用電子天平稱量裝置A、B反應前后的質量,就可以得到珍珠粉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你認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7年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江寧區(qū)二模)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產生了興趣,想通過實驗測定其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請參與他們的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知識準備:
(1)氫氧化鈉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2)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方法之一是向樣品中加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樣品溶于水,再向樣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4)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混合物中加入鹽酸時,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
設計方案:
甲組同學:稱取16.40g樣品,放入足量的鹽酸直到反應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乙組同學:稱取16.4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與石灰水反應生成沉淀碳酸鈣的質量,先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解決問題:
(1)乙組同學判斷石灰水是否過量的方法是______;
(2)根據(jù)兩組同學的實驗結果,請你幫助他們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
交流與反思:
在交流時,老師問同學們“能否用上述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甲乙兩組的同學都一致認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覺得甲、乙兩種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_____;
小明又重新設計新方案:
設計方案:
先用電子秤準確稱取16.40g變質的NaOH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秤秤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51.40g,再把175.00g 7.3%稀鹽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樣品中,每次充分反應用電子秤秤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質量,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次數(sh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76.40101.40126.40151.40174.20197.00222.00
解決問題:
請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不要求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