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結合右圖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10℃時,溶解度較大的物質是__________;

(2)20℃時,將2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將50℃的KNO3飽和溶液降溫至10℃,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溶液中溶質質量不變B.降溫后的溶液仍是飽和溶液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

NaCl 不飽和 B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 (2)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20g,故將將2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飽和溶液; (3)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將50℃的KNO3飽和溶液降溫至10℃,有晶體析出,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少,錯誤;B、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青海省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下圖中A、B、C、D是四種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為最輕的氣體,C屬于鹽類,是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時發(fā)生反應的生成物之一,D的溶液呈黃色。

(1)C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2)寫出符合下列轉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寫一個)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 Fe+2HCl=FeCl2+H2↑ Fe2O3+6HCl=FeCl3+3H2O 【解析】 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則A是HCl,B為最輕的氣體,則B是H2,C屬于鹽類,是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時發(fā)生反應的生成物之一,則C是NaCl,D的溶液呈黃色,則D溶液的溶質是FeCl3; (1)C物質的化學式是NaCl; (2)稀鹽酸與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鈉、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 鈉原子和鉀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是 1,所以位于同一族

B. 鈉、鉀都是金屬元素

C. 等質量的金屬鈉、鉀中含有原子個數最多的是鉀

D. 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C 【解析】 A、鈉原子和鉀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通過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鈉原子和鉀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所以位于同一族,錯誤;B、鉀、鈉元素的中文名稱都是“钅”字旁,所以都是金屬元素,錯誤;C、鈉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鉀的相對原子質量小,等質量的金屬鈉和金屬鉀中含有原子個數最多的是鈉,正確;D、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有三個電子層,對于原子來說電子層數和周期數相同,所以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農業(yè)大學附屬學校2018屆九年級中考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組物質的敘述中,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 冰和干冰,物質分類相同,化學性質不同

B. 純堿和燒堿,物質分類相同,化學性質相同

C.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CO和CO2,化學性質不同,組成元素相同,分子結構不同

B 【解析】試題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冰和干冰的組成元素不同;純堿和燒堿的構成微粒不同;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據此解答. 【解析】 A、“冰”是固態(tài)水,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組成元素不同,物質分類相同但化學性質不同,故A正確; B、純堿和燒堿,組成元素不同,純堿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8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驗證Ba(OH)2的化學性質做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

(1)實驗一中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____________;

(2)實驗二、三驗證了Ba(OH)2能和某些____________(填物質類別)發(fā)生化學反應;

(3)實驗四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4)將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蕩后只得到無色溶液,綜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還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

溶液由無色變紅 鹽 Ba(OH)2+2HCl=BaCl2+2H2O NaCl、HCl和MgCl2 【解析】 (1)氫氧化鋇是堿性溶液,故能使酚酞溶液由無色變紅; (2)由題可知,實驗2、3都是氫氧化鋇與鹽發(fā)生的反應; (3)實驗4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反應方程式為Ba(OH)2+2HCl=BaCl2+2H2O; (4)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8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中,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制備Cu(OH)2固體:用CuO與適量NaOH溶液混合

B. 鑒別稀H2SO4和稀鹽酸:取樣,分別滴加Ba(NO3)2溶液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氣體: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粉末

D. 分離MnO2和KCl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

B 【解析】 A、CuO不與NaOH溶液反應,不能制備Cu(OH)2固體,故錯誤; B、稀H2SO4和Ba(NO3)2溶液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淀,稀鹽酸不與Ba(NO3)2溶液反應,故可以用Ba(NO3)2溶液鑒別稀H2SO4和稀鹽酸,故正確; C、CO通過灼熱的CuO粉末生成紅色的銅,該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故錯誤; D、分離MnO2和KCl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小楊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無明顯變化,他和小組同學以“酸與堿能否發(fā)生反應”為課題進行了科學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滴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繼續(xù)往上述試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斷振蕩,如果觀察到_____現象,證明了滴加的稀硫酸過量。

(實驗二)按照“證明反應后NaOH消失了”這個角度,同學們又設計了實驗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鹽酸同樣證明了酸和堿能發(fā)生反應,其中試劑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無明顯現象,CO2與NaOH溶液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呢?小組同學對此繼續(xù)探究。

(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實驗三)

小組同學設計了多角度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驗,如實驗三圖所示(裝置已連接好,氣密性良好,止水夾a和b已關閉,部分儀器已略去)。

(溫馨提示)CO2與乙醇不反應,本實驗條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計。

(1)把注射器Ⅰ中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滿CO2的三口燒瓶中,輕輕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把導管d移出石灰水,打開止水夾a、b,再從導管C端往三口燒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過了一段時間后,先把導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著關閉止水夾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鹽酸注入三口燒瓶內,觀察到三口燒瓶中產生氣泡,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實驗從_____角度證明了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總結歸納)對于無明顯現象的反應,可以通過改變實驗裝置,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觀察到明顯的反應現象,從而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紅 2NaOH+H2SO4===Na2SO4+2H2O。 過一會兒后溶液才變成紅色; CuSO4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氣球逐漸變大 CO2+2NaOH===Na2CO3↓+H2O; 排出裝置內的二氧化碳 生成物。 【解析】 實驗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滴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配平即可;(2)繼續(xù)往上述試管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漫步在校園中,你能聞到花朵散發(fā)出來的花香,這是因為(  )

A. 分子在不斷運動 B. 分子由原子構成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很小

A 【解析】 根據分子的性質來進行分析。 漫步在校園中,能聞到花朵散發(fā)出來的花香是因為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和過氧化氫含有相同的元素

B. 電解水產生H2和O2的質量比為2:1

C. 水汽化和水結冰均為物理變化

D. 可以使用肥皂水區(qū)分硬水和蒸餾水

B 【解析】 A、水和過氧化氫都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錯誤;B、電解水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質量比是1:8,正確;C、水汽化和水結冰的過程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是物理變化,錯誤;D、蒸餾水是軟水,可以使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