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測定銅鋅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取合金10 g,向其中不斷加入稀硫酸,產生的氣體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求:

①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②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堿式碳酸鎂樣品的組成,設計出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A至D的部分).[已知堿式碳酸鎂Mgx(OH)y(CO3z(x,y,z為正整數)受熱易分解,類似堿式碳酸銅,Cu2(OH)2CO3═2CuO+CO2↑+H2O]
(1)按上圖(夾持儀器未畫出)組裝好實驗裝置后,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
 
;A處干燥管盛放的藥品是堿石灰(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其作用是
 

(2)老師在審閱方案后指出應該在E處再增加一套裝置,你認為所加藥品和儀器分別是
 
、
 
,其作用是:
 
,若沒有此裝置,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取22,6g該樣品放在研缽中研成粉末放于硬質玻璃管中,研碎的目的是
 

(4)加熱前先打開活塞K1,K2,關閉K3,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
 
_;
(5)待B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打開K1,再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
 

(6)實驗測得數據如下:
反應前 反應后
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7,6g 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9,4g
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74,7g 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3,5g
從上面表格中得出生成的水質量
 
g,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
 
g,請通過計算推導出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
 
(寫出計算過程),計算過程:
該堿式碳酸鎂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下列裝置中選用部分裝置組裝后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通過排水量來測定所收集到氧氣的體積.

(1)甲同學用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整套實驗裝置接口的正確連接順序為a→
f
f
e
e
g
g

(2)實驗過程中,甲同學觀察到E裝置中的水變?yōu)樽霞t色,這是因為
高錳酸鉀粉末
高錳酸鉀粉末
進入E裝置并溶于水中的緣故.為了防止實驗過程中出現上述現象,相應的改進措施是
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3)實驗結束,乙同學意外發(fā)現收集到的氧氣體積大于理論值,為此繼續(xù)進行以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出現“收集到的氧氣體積大于理論值”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可能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Ⅱ:可能是反應生成的錳酸鉀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Ⅲ:
可能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均被分解放出氧氣
可能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均被分解放出氧氣
.請回答他做出猜想Ⅲ的理由是
錳酸鉀和二氧化錳都含有氧元素
錳酸鉀和二氧化錳都含有氧元素

實驗驗證:
實驗一: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于試管中,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固體殘留物的質量不變.證明猜想
Ⅰ和Ⅲ
Ⅰ和Ⅲ
錯誤.
實驗二:取一定質量的錳酸鉀于試管中,加熱一段時間
冷卻后測得固體殘留物的質量較原固體減少
冷卻后測得固體殘留物的質量較原固體減少
.綜合實驗一和實驗二,證明猜想Ⅱ正確.
反思拓展:實驗結束后,經過討論、交流,丙同學用下列儀器和藥品又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①帶瓶塞的1000mL圓底燒瓶   ②電子天平(稱量精確度為0.01g)   ③酒精燈   ④某種較活潑的金屬粉末(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其他實驗用品已省略,實驗中有關物質的物理量數據為已知)他的實驗步驟是:
先用電子天平稱出稍過量的金屬粉末的質量,再把金屬粉末放在帶瓶塞的1000mL的圓底燒瓶中灼燒,至氧氣完全反應;
先用電子天平稱出稍過量的金屬粉末的質量,再把金屬粉末放在帶瓶塞的1000mL的圓底燒瓶中灼燒,至氧氣完全反應;
_
再稱量反應后圓底燒瓶中固體物質的質量;最后通過密度公式求氧氣的體積
再稱量反應后圓底燒瓶中固體物質的質量;最后通過密度公式求氧氣的體積
.再利用實驗數據和已知數據就可換算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年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北初中九年級(下)化學假期作業(yè)(6月份)(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堿式碳酸鎂樣品的組成,設計出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A至D的部分).[已知堿式碳酸鎂Mgx(OH)y(CO3z(x,y,z為正整數)受熱易分解,類似堿式碳酸銅,Cu2(OH)2CO3═2CuO+CO2↑+H2O]
(1)按上圖(夾持儀器未畫出)組裝好實驗裝置后,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A處干燥管盛放的藥品是堿石灰(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__.
(2)老師在審閱方案后指出應該在E處再增加一套裝置,你認為所加藥品和儀器分別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沒有此裝置,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取22,6g該樣品放在研缽中研成粉末放于硬質玻璃管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__.
(4)加熱前先打開活塞K1,K2,關閉K3,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_;
(5)待B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打開K1,再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
(6)實驗測得數據如下:
反應前反應后
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7,6g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9,4g
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74,7g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3,5g
從上面表格中得出生成的水質量______g,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______g,請通過計算推導出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______(寫出計算過程),計算過程:
該堿式碳酸鎂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MgO+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2年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北中學中考化學沖刺試卷(4)(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堿式碳酸鎂樣品的組成,設計出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A至D的部分).[已知堿式碳酸鎂Mgx(OH)y(CO3z(x,y,z為正整數)受熱易分解,類似堿式碳酸銅,Cu2(OH)2CO3═2CuO+CO2↑+H2O]
(1)按上圖(夾持儀器未畫出)組裝好實驗裝置后,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A處干燥管盛放的藥品是堿石灰(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__.
(2)老師在審閱方案后指出應該在E處再增加一套裝置,你認為所加藥品和儀器分別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沒有此裝置,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取22,6g該樣品放在研缽中研成粉末放于硬質玻璃管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__.
(4)加熱前先打開活塞K1,K2,關閉K3,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_;
(5)待B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打開K1,再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
(6)實驗測得數據如下:
反應前反應后
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7,6g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9,4g
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74,7g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3,5g
從上面表格中得出生成的水質量______g,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______g,請通過計算推導出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______(寫出計算過程),計算過程:
該堿式碳酸鎂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MgO+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qū)梅苑雙語學校中考化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堿式碳酸鎂樣品的組成,設計出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A至D的部分).[已知堿式碳酸鎂Mgx(OH)y(CO3z(x,y,z為正整數)受熱易分解,類似堿式碳酸銅,Cu2(OH)2CO3═2CuO+CO2↑+H2O]
(1)按上圖(夾持儀器未畫出)組裝好實驗裝置后,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A處干燥管盛放的藥品是堿石灰(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__.
(2)老師在審閱方案后指出應該在E處再增加一套裝置,你認為所加藥品和儀器分別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沒有此裝置,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取22,6g該樣品放在研缽中研成粉末放于硬質玻璃管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__.
(4)加熱前先打開活塞K1,K2,關閉K3,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_;
(5)待B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打開K1,再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其通空氣目的是______.
(6)實驗測得數據如下:
反應前反應后
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7,6gC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9,4g
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74,7gD裝置及藥品總質量:83,5g
從上面表格中得出生成的水質量______g,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______g,請通過計算推導出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______(寫出計算過程),計算過程:
該堿式碳酸鎂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MgO+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