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B.冰雪融化C.火柴燃燒D.鐵器生銹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jù)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 解:A、糧食釀酒有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
B、冰雪融化是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B正確;
C、火柴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
D、鐵器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
故選B.

點評 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質或描述中的“碳”,主要不是指碳單質的是(  )
A.碳素墨水B.低碳經(jīng)濟C.打印碳粉D.干電池碳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4Fe+3O2 $\stackrel{點燃}{→}$2Fe2O3B.CaCO3→CaO+CO2
C.2H2+O2$\stackrel{點燃}{→}$2H2OD.CO+O2$\stackrel{點燃}{→}$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2015年10月6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以表彰她在青蒿素(C15H22O5)的發(fā)現(xiàn)及其應用于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下列關于青蒿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蒿素由42個原子構成B.青蒿素屬于有機物
C.青蒿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D.青蒿素的摩爾質量為2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能正確反映其對應操作中各量的變化關系的是( 。
A.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
B.
恒溫時將NaCl飽和溶液不斷蒸發(fā)水
C.
向飽和Ca(OH)2溶液中不斷加入CaO固體
D.
20℃時向蔗糖的不飽和溶液中不斷加入蔗糖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對化學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木炭燃燒生成紅色固體
B.電解水時連接負極一端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C.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D.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變化與水相關.請回答:
①二氧化碳溶于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H2O=H2CO3
②自來水廠凈水過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③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內(nèi)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④除去粗鹽中泥沙等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

I.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
II.三個步驟都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
⑤甲和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I.在20℃時,甲和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II.t1℃時,將50g固體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80g.
III.甲的飽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該液體得到固體甲采用的方法是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IV.若將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溶劑的質量一定變小B.溶質的質量可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變大D.溶液的質量變大
⑥圖2是對20℃一定質量的丙溶液進行恒溫蒸發(fā)結晶的實驗過程,請回答:
I.蒸發(fā)前原溶液是不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m的數(shù)值是11.
II.依據(jù)上述實驗,你認為丙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C(填字母).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C.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液氯、活性炭、二氧化硫、生石灰、熟石灰、氯化鈉等物質中選擇合適物質的化學式填空.
①自然水生產(chǎn)過程中起消毒殺菌作用的物質是Cl2;
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劑的是CaO;
③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SO2;
④可用作冰箱除味劑的是C;
⑤生理鹽水的溶質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生活事實不能體現(xiàn)分子性質的是( 。
A.B.給自行車打氣
C.D.實驗室儀器破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