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zhì)所造成的.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質(zhì),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中的陰離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離子,根據(jù)兩者在酸雨樣品中的濃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二氧化硫還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來自于礦物燃料(如煤)的燃燒,氮氧化物主要是來自于汽車尾氣等污染源.
含有硫的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亞硫酸(H2SO3),H2SO3在空氣中被氧化成硫酸.
雷雨閃電時,大氣中也會產(chǎn)生少量硝酸.閃電時,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NO不穩(wěn)定,在空氣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NO2是一種紅棕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酸雨對環(huán)境、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建筑、森林、植物等危害巨大.
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NO2的物理性質(zhì)紅棕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NO與NO2化學性質(zhì)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組成和結(jié)構(gòu))不同.
(3)H2SO3在空氣中轉(zhuǎn)化為硫酸的化學方程式為O3+2H2SO3═2H2SO4
(4)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O2$\frac{\underline{\;放電\;}}{\;}$2NO.
(5)你認為防治酸雨的方法是開發(fā)新能源;使用燃煤脫硫技術(shù),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工業(yè)尾氣處理后再排放;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分析 (1)根據(jù)題中信息分析解答;
(2)根據(jù)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微粒解答;
(3)根據(jù)二氧化硫與雨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硫酸寫化學方程式;
(4)根據(jù)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
(5)根據(jù)酸雨的成因回答.

解答 解:
(1)根據(jù)題中信息可知:NO2的物理性質(zhì)是紅棕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NO與NO2化學性質(zhì)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組成和結(jié)構(gòu))不同;
(3)H2SO3在空氣中轉(zhuǎn)化為硫酸的化學方程式為:O3+2H2SO3═2H2SO4 ;
(4)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O2$\frac{\underline{\;放電\;}}{\;}$2NO;
(5)減少酸雨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如開發(fā)新能源;使用燃煤脫硫技術(shù),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工業(yè)尾氣處理后再排放;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答案:
(1)紅棕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分子(組成和結(jié)構(gòu))不同;   
(3)O3+2H2SO3═2H2SO4;
(4)N2+O2$\frac{\underline{\;放電\;}}{\;}$2NO; 
(5)開發(fā)新能源;使用燃煤脫硫技術(shù),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工業(yè)尾氣處理后再排放;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點評 本題考查酸雨的形成過程,通過對酸雨形成的了解,可以使我們更好的了解如何防止酸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根據(jù)如圖裝置圖回答問題(裝置用代號表示):

(1)寫出裝置A中兩種玻璃儀器的名稱:酒精燈、試管.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填代號,下同)A;收集氧氣可選用C或
D裝置.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果實驗后C裝置中的水變紅了,其原因是試管口沒塞一團棉花,其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在連接好裝置后,將導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且松手后導管內(nèi)形成一段水柱,則氣密性良好.
(4)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NH3極易溶于水.要制取并收集NH3,從如圖中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收集裝置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是初中化學部分重要的實驗或?qū)嶒炑b置,請按要求填空.

(1)A實驗玻璃管①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或O2);
(2)用B裝置實驗時,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其主要目的是降溫和吸收白煙(或吸收五氧化二磷);
(3)C實驗中的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該實驗不能(填“能”或“不能”)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稱量固體
B.
  點燃酒精燈
C.
    取用固體粉末
D.
     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1)人們通過食物獲取各種營養(yǎng)素.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質(zhì)的是C(填字母序號).

②青少年缺鈣,容易患佝僂。
(2)食品安全日益收到人們關注,下列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CD(填字母序號).
A.葡萄釀制的酒    B.花生油炒的菜    C.甲醛浸泡的海產(chǎn)品    D.霉變的大米、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同學們利用如圖做了如下實驗(A、B、C中盛放有不同的藥品):
(1)若將某紅棕色固體放入B中,打開K1、K2,將A中的鹽酸加入B中,關閉K1,觀察到B中溶液變?yōu)辄S色,一段時間后,盛水的C中導管口有大量氣泡冒出,B中溶液變?yōu)闇\綠色,B中固體中所含的元素一定有Fe和O.B中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2)若B中放入氫氧化鈉固體,打開K1、K2,將A中的鹽酸加入B中,立即關閉K1、觀察到C中的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C中水流入B中,則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同學們認為“C中的導管口有氣泡”的原因有:①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放出熱量;②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使空氣膨脹逸出;③注入的鹽酸在廣口瓶中占據(jù)一部分體積,使空氣被排出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不屬于氧氣用途的是( 。
A.滅火B.宇宙航行C.氣焊D.潛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是小剛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過程.

步驟1:將集氣瓶中空氣所占的體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步驟2: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步驟3: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入集氣瓶,進入瓶中水的體積約為空氣總體積的$\frac{1}{5}$.
(1)為確保實驗結(jié)果準確,紅磷的用量必須過量(填“少量”或“過量”).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02$\frac{\underline{\;點燃\;}}{\;}$2P205
(2)小剛的實驗同時還證明了氮氣有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zhì).
(3)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可能原因是紅磷的用量不足(或裝置的密封性不好,漏氣;沒有冷卻到室溫就進行測量)(填一種即可).
(4)某同學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誤差少或無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A~F均為生活中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A與B的元素組成相同,C與D的元素組成相同;A、B、C、D的類別相同,C、D、E、F在常溫下的狀態(tài)相同.其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系,其余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試推斷:
(1)D物質(zhì)的一種主要用途滅火等.F物質(zhì)的化學式CH4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反應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十O2↑;
反應②: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反應③:C+CO2$\frac{\underline{\;高溫\;}}{\;}$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