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如圖表示向CuCl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鋅片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請寫出每種圖形代表的離子(填離子符號):
:Cu2+、:Cl-、:Zn2+

分析 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排在銅之前,所以鋅會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鋅;

解答 解: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排在銅之前,所以鋅會和CuCl2溶液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鋅;鋅片表面出現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而鋅片過量,所以溶液中沒有氯化銅剩余,只含有生成的氯化鋅,故每種圖形代表的離子分別是::Cu2+、:Cl-Zn2+
故答為::Cu2+:Cl-、Zn2+

點評 本題的難度不大,了解鋅與氯化銅的反應溶液中離子的變化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鋼筆的筆尖上有金屬銥,已知銥原子的質子數是77,下列關于銥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核電荷數是77B.中子數是77
C.電子數是77D.是金屬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血紅蛋白中含有鐵元素,缺鐵會引起人體貧血
B.肥皂水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回收廢棄的塑料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D.汽油著火可用水撲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氫原子.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B.反應物甲、乙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3
C.甲物質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2
D.化學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與化學式完全對應的是( 。
A.干冰 H2OB.蘇打 NaHCO3C.消石灰 CaOD.火堿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石蠟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作出猜想】蠟燭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驗證】
(1)用干冷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燒杯內壁有水霧,證明有水生成.
(2)用內壁涂有飽和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小明提出質疑:石灰水變渾濁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鈣,還可能是飽和石灰水受熱后氫氧化鈣溶解度變小,析出了氫氧化鈣.

同學們又用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分鐘后,提起錐形瓶,翻轉后注入20mL飽和石灰水,加塞、振蕩,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確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實驗中小明觀察到一個意外現象:錐形瓶內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質.
【交流討論】經分析,同學們一致認為黑色物質是石蠟不充分燃燒生成的炭黑,由此他們猜想還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為驗證猜想,他們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
【實驗驗證】
①實驗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團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阻擋炭黑,防止炭黑與氧化銅反應.
②將a端插入蠟燭的焰心.
③用酒精燈加熱b端的糊狀物,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黑色物質變成紅色,證明猜想成立,發(fā)生的反應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④為防止玻璃管中的紅色物質又被氧化變成黑色,接下來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燈,稍后撤蠟燭.
【拓展應用】由本實驗小明聯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燒會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為使燃料充分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答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正確的數字和化學符號填空
(1)兩個金原子2Au,(2)兩個硝酸根離子2NO3-,
(3)四個氧化鋁分子4Al2O3,(4)磁鐵礦的主要成分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X、Y、Z是三種金屬,根據下列有關方程式可知,三金屬的活動性正確的是( 。
A Z+YSO4=ZSO4+Y   B X+YSO4=XSO4+Y  C Z+H2SO4=ZSO4+H2  D X+H2SO4不反應.
A.X>Y>ZB.Z>Y>XC.Z>X>Y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
B.該反應中,反應物的分子數目比是1:2
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 $\frac{\underline{\;點燃\;}}{\;}$ CO2+2H2O
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