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由溶解度曲線可以:(1)查出t3℃時A的溶解度;(2)可以說明P點的的含義;(3)由N點得位置可以確定是否飽和,進而可以確定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4)由t1℃時A、B、C三種位置的溶解度的位置關系進行分析判斷;(5)由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情況確定;(6)由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情況確定;(7)由三種物質受溫度的影響變化的趨勢解析分析判斷;(8)由A、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情況可以確定分離的方法.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t3℃時A的溶解度為Sg;
(2)P點為曲線AC的交點,故其含義是A、C在該溫度下溶解度相等;
(3)由于N點在曲線的下方,故為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通過增加溶質、蒸發(fā)溶劑等方法;
(4)t1℃時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C>B>A;
(5)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獲取A晶體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6)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獲取B晶體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
(7)由于在t2℃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A>B>C,即在t2℃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A>B>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因此降溫至t1℃時,A和B的溶液中都會有晶體析出,溶液都還是飽和溶液,由于在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C>B>A,而由于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溫至t1℃時,它的飽和溶液就會變成不飽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由圖可知,A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還是最小,故B溶液最濃.
(8)泥沙不溶于水,故除去A中的泥沙用過濾的方法;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分離A與B(含量少)的混合物可采用結晶的方法;
故答案為:(1)Sg;(2)A、C在該溫度下溶解度相等;增加溶質、蒸發(fā)溶劑等;(3)不飽和溶液;(4)C>B>A;(5)降溫結晶;(6)蒸發(fā)結晶;(7)B>C>A;(8)過濾;結晶.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通過本題可以加強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