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在積極追討兔首和鼠首兩件文物,它們均為青銅器(銅、錫合金),表面呈綠色,這是銅器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成了銅銹(銅銹俗稱銅綠)。為了弄清銅生成銅綠的條件,某化學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
銅綠的化學式是Cu2(OH)2CO3,它受熱會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銅綠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
【猜想與假設(shè)】依據(jù)銅綠的組成和查閱的資料判斷,銅綠可能是銅與氧氣及__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設(shè)計與實驗】 借鑒課本“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梁設(shè)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實驗如下圖所示(所用銅片潔凈、光亮,試管內(nèi)的“ ”為銅片): 實驗較長時間后,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試管中銅片最先生銹(填試管字母編號)。
【評價與改進】 小風認為小梁設(shè)計的實驗還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還要補充一個實驗。你認為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____________(用圖表示亦可) 。
【拓展與應(yīng)用】小明發(fā)現(xiàn)從不同地點收集到的兩個銅器(一個是純銅做的,一個是青銅做的)中,純銅器的銅綠比青銅器的少,他據(jù)此分析認為青銅比純銅易銹蝕。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請你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