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甲、乙兩個充滿O2的密閉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溫條件下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結束后,兩個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該小組成員對兩容器中反應后的氣體進行如下探究:(提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1)小紅同學對甲容器中氣體的組成提出如下四種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O2    C.只有CO    D.CO和O2混合氣體
你認為上述猜想中明顯不合理的有BD(填序號).
(2)小明同學認為甲容器中的氣體還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氣體,為了驗證自已的猜想,他準備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請回答:
①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則裝置A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裝置C玻璃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紅色粉末變成黑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3)小芳同學對乙容器中氣體的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種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CO2和O2的混合氣體,于是她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驗證其猜想:
步驟l:先加熱裝有銅絲網的玻璃管一段時間后,再通入乙中的氣體,觀察現(xiàn)象.
步驟2:將乙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現(xiàn)象.
指導老師在分析其實驗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
①步驟1應先通入乙中氣體一段時間后方可加熱.你認為這樣修改的原因是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
②沒有必要進行步驟2的實驗,其理由是碳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4)若反應前甲、乙兩容器中碳粉與氧氣的質量比分別表示為:【$\frac{m(c)}{m({O}_{2})}$】甲【$\frac{m(C)}{m({O}_{2})}$】乙,當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時,則:【$\frac{m(C)}{m({O}_{2})}$】甲>(填“>”“<”或“=”) 【$\frac{m(C)}{m({O}_{2})}$】乙

分析 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高溫條件下,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判斷相關方面的問題.

解答 解:(1)如果氧氣有剩余,則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因此B不合理,如果氧氣有剩余,則一氧化碳能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因此D不合理.
故填:BD.
(2)①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
故填:吸收水蒸氣..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則裝置A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裝置C玻璃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紅色粉末變成黑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故填: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紅色粉末變成黑色;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3)小芳同學對乙容器中氣體的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種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CO2和O2的混合氣體.
故填:CO2和O2的混合氣體.
①步驟1應先通入乙中氣體一段時間后方可加熱.你認為這樣修改的原因是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
故填: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
②沒有必要進行步驟2的實驗,其理由是碳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
故填:碳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
(4)當甲中氣體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說明碳過量,即氧氣不足,當乙中氣體是二氧化碳和氧氣時,說明碳不足,即氧氣過量,因此【$\frac{m(C)}{m({O}_{2})}$】甲【$\frac{m(C)}{m({O}_{2})}$】乙
故填:>.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是152,核外電子數(shù)是87,則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的差是( 。
A.87B.65C.22D.1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對比實驗”和“控制變量”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請結合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A中,通過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什么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必須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對于實驗B,通過①和③的對比,可以得出:鐵生銹必須有水參加.
(3)在實驗C中,此實驗探究的目的是不同金屬與酸反應的情況,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Fe+H2SO4=FeSO4+H2↑,為了達到探究目的,還需要控制實驗條件,除了溶液的體積、溶液的種類以外,還需要控制的體積是金屬的體積、顆粒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試管,②集氣瓶.
(2)寫出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若用G來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應從a進(填:“a”或“b”),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C(填:“B”或“C”),與另一個裝置相比,其主要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氣、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發(fā)生裝置應選擇A(填裝置編號,下同),收集裝置應選D或E.請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實驗室擬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氣體:

(1)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錐形瓶.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要得到較純凈的氧氣,選用的收集裝置是F.
(3)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BD或C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檢驗裝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
(4)若用C裝置(多孔隔板用來放塊狀固體)代替B裝置作為制取的發(fā)生裝置,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答出一點即可).
(5)已知NO2是一種紅棕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與水反應生成HNO3溶液和NO氣體,NO是一種無色氣體,NO和NO2都是大氣污染物.寫出N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NO2+H2O=2HNO3+NO,將充滿NO2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如圖G),你會觀察到紅棕色逐漸消失、試管內上升一段水柱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N2表示2個氮分子B.氯化鈣的化學式為CaCl2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D.鎂離子的符號為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為水電解的裝置,通過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試管收集的氣體是氫氣(或H2),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2)關于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填序號).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
(3)某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的天然水,經吸附、沉淀、過濾等初步凈化處理后,再加熱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會有水垢生成,則這種煮沸前經初步凈化處理后的水是硬水(填“軟水”或“硬水”).
(4)下列對有關水資源認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C(填序號).
A.水體污染加劇了淡水資源危機B.節(jié)約用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C.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十分豐富D.沿海地區(qū),可以考慮通過海水淡化來解決用水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食鹽中加入適量的碘酸鉀(KIO3),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ㄋ追Q大脖子。贙IO3中,碘元素(I)的質量分數(shù)為( 。
A.59.3%B.69.8%C.64.1%D.4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新鮮空氣B.冰水混合物C.糖水D.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