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某興趣小組活動中,同學們按圖1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大家對磷燃燒生成的大量白煙是否危害人體健康提出疑問.
【查閱資料】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燃燒產(chǎn)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體,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可能與空氣中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與討論】白煙對人體健康有害,該實驗裝置必須改進.

【改進與實驗】同學們按改進后的圖2裝置進行實驗.請你幫助他們將下表補充完整.
現(xiàn)象解釋
a.試管中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
b試管紅磷、熱水中白磷都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①熱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②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反思與評價】
(1)改進后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優(yōu)點是能防止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小林同學指出圖2裝置仍有不足之處,并設計了圖3裝置.其中氣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nèi)氣體受熱膨脹而松動或飛出:
【拓展與遷移】(1)實驗小結(jié)時,小朱同學說:“待a試管冷卻后,如果將試管口緊貼水面(室溫下).并取下橡皮塞,將看到液體進入試管.”這一說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小晶問:“如果不考慮橡皮塞占試管的容積,進入a試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會是多少呢?”大家爭論后,出現(xiàn)兩種預測.
甲:接近試管容積的$\frac{1}{5}$;
乙:不一定接近試管容積的$\frac{1}{5}$.你贊同的預測是甲(填“甲”或“乙”),理由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
(2)根據(jù)燃燒的條件選擇填空:用扇子扇爐火不會熄滅,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填序號).A.可快速地提供燃燒所需的氧氣B.空氣流動雖帶走熱量,但溫度未降到著火點以下C.主要是空氣流動帶走熱量,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分析 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可得到實驗現(xiàn)象的原理;可從資料中查閱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質(zhì)得知,它有毒,所以要從防止污染的角度來分析;根據(jù)氣球的彈性較大,而在反應過程中試管內(nèi)的壓強會變化,分析可得出圖2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根據(jù)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從促進燃燒的方法以及氣密性方面來分析原因.

解答 解:燃燒必須達到三個條件:①物質(zhì)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與助燃物充分地接觸,③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是在水中與空氣隔絕,所以不會燃燒;試管中的白磷會燃燒,它的溫度即達到著火點又與空氣接觸,滿足燃燒的條件;試管中的紅磷盡管與空氣接觸,但是溫度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所以不會燃燒.
【反思與評價】(1)改進后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燃燒后的產(chǎn)物在試管中不會散發(fā)到空氣里,所以優(yōu)點是能防止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白磷燃燒發(fā)出大量熱,會導致試管中的氣體急劇膨脹,氣球能夠起到緩沖作用,從而避免橡皮塞松動或飛出,因此氣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nèi)氣體受熱膨脹而松動或飛出.
【拓展與遷移】(1)圖2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nèi)氣體熱膨脹而松動.
①由于空氣總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如果白磷足量、氣密性良好,試管中的氧氣能消耗完,所以進入a試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能接近試管容積的$\frac{1}{5}$.
②若裝置的氣密性不嚴,即裝置漏氣的情況下,進入a試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不一定接近試管容積的$\frac{1}{5}$.
(2)爐火溫度較高產(chǎn)生的熱量較多煽走的熱量不能是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相反煽火的時候補充氧氣,所以爐火會更旺.
故答案為:【改進與實驗】①熱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②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反思與評價】(1)能防止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2)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nèi)氣體受熱膨脹而松動或飛出.
【拓展與遷移】(1)甲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或乙;裝置漏氣等]
(2)A、B.

點評 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以及利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或變化規(guī)律的能力.
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是:①物質(zhì)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與助燃物充分地接觸,③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物質(zhì)就可以燃燒.
對于裝置優(yōu)越性的改進一般要考慮到操作的簡便性,氣密性良好,反應易操控,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guān)于過氧化氫(H2O2)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過氧化氫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過氧化氫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gòu)成
C.過氧化氫由雙氧水分子構(gòu)成
D.過氧化氫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你依據(jù)的實驗原理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實驗開始你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發(fā)黃光,產(chǎn)生大量白煙,
待冷卻后打開彈簧夾,你又觀察到水進入集氣瓶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氧氣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2)請思考為社么實驗中進入集氣瓶的水往往不到$\frac{1}{5}$?(任意寫二條)裝置的氣密性不好;紅磷的量不足
(3)實驗室能否用木炭、硫來代替紅磷燃燒?不能,因為木炭和硫燃燒產(chǎn)生氣體,瓶內(nèi)壓強變化不大
(4)排除了氣密性不好等因素外,過量紅磷燃燒熄滅后集氣瓶內(nèi)有沒有殘余的氧氣?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驗證金屬Fe  Cu  Ag的活動性強弱,下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是( 。
A.Fe    CuSO4溶液    AgB.FeSO4溶液   Cu   AgNO3溶液
C.Fe   Cu   AgNO3溶液   稀鹽酸D.FeSO4溶液    Cu    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如果把煤的燃燒看作碳與氧氣的反應,煤在爐子里的燃燒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四個:
①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②2C+O2$\frac{\underline{\;點燃\;}}{\;}$2CO   ③C+CO2$\frac{\underline{\;高溫\;}}{\;}$2CO   ④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1)以上四個反應中,有一個反應不同于其他三個,你的選擇是③,理由是該反應條件是高溫,其他三個是點燃.
(2)當煤爐里氧氣充足時,主要發(fā)生①③④反應,在這種條件下,燃燒的碳與消耗的氧
氣的質(zhì)量比是3:8.
(3)當煤爐里氧氣不足時,主要發(fā)生的反應是:①②③(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可以制取氧氣,另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也可以制取氧氣,其反應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 2KCl+3O2↑如圖表示一定質(zhì)量的KClO3和MnO2固體混合物受熱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B.生成O2的質(zhì)量
C.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實驗室稱量藥品的質(zhì)量一般用托盤天平,它能精確到0.1g,稱量時把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稱量結(jié)束后,要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陜西省自2012年3月15日起降低加碘食鹽中碘的含量.這里的“碘”是指( 。
A.碘元素B.碘原于C.碘單質(zhì)D.碘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各組物質(zhì)能大量共存并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NaCL   KOH  MgSO4B.K2SO4  FeCL3   NaNO3
C.KCL    NaOH  Ba(NO32D.Na2CO3  K2SO4   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