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加水稀釋濃鹽酸
B. 向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C. 將足量粉末狀的鐵和鎂分別與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反應
D. 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D
【解析】
A、稀釋濃鹽酸時,溶液酸性減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此選項錯誤;
B、向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此選項正確;
C、將足量粉末狀的鐵和鎂分別與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反應,最終生成氫氣質(zhì)量相等,此選項錯誤;
D、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導致氫氧化鈣溶解度減小,部分氫氧化鈣析出,同時水的減少導致部分氫氧化鈣析出,因此溶質(zhì)質(zhì)量減小,完全反應后溫度降低,氫氧化鈣溶解度增大,部分氫氧化鈣溶解,溶質(zhì)質(zhì)量增大,但是最終溶質(zhì)質(zhì)量小于開始的溶質(zhì)質(zhì)量,此選項正確。故選B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一)實驗室常用的制取氣體的裝置如下:
(1)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____,選用的裝置組合可以是__________。若用C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用制得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時沒看見火星四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若用G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_____端進入(填“b”或“c”)。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
(二)已知:草酸鈉固體(化學式為Na2C2O4)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和CO。小陸同學利用該反應制取CO,并用CO還原氧化鐵。他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
(1)一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可以選擇上述所給裝置中的 __________(填序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L型的硬質(zhì)玻璃管中的反應現(xiàn)象是__________。
(3)該裝置中錐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Ⅰ.檢驗并吸收生成的CO2;
Ⅱ.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借助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的部分設計如表所示:
實驗1 | 實驗2 | |
MnO2的質(zhì)量/克 | 0.5 | 0.5 |
5%的H2O2體積/毫升 | 40 | 待填 |
水浴溫度/℃ | 20 | 80 |
溫馨提示:本實驗中的“水浴”是指通過水槽中的熱水把熱量傳遞到需要加熱的錐形瓶里,達到加熱的目的。
(1)該實驗中收集氣體的方法叫_____。
(2)實驗2中“待填”的數(shù)據(jù)應為_____。
(3)實驗結(jié)束后若要將MnO2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可采取如下操作:_____、洗滌、干燥。
(4)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_____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
(5)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 若俯視讀數(shù),則會導致測得的氣體體積偏大
B 錐形瓶中原有的空氣進入量筒會導致測得的氣體體積偏大
C 實驗過程中需待氣泡連續(xù)且均勻產(chǎn)生時才能將導管伸到量筒口進行收集氣體測定體積
D 實驗2中由于溫度較高使氣體受熱膨脹,會導致測得的分解速率比實際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相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到是( )
A. x=3.1
B. 該反應中甲、丁的質(zhì)量變化比為14:85
C.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 乙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興趣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臺上整齊擺放的藥品中(見圖),有一試劑瓶的標簽破損。
(討論)根據(jù)受損標簽及實驗室藥品分類擺放的原則,這瓶試劑不可能是_____(填序號)。
A 酸 B 堿 C 鹽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實驗老師告訴同學們該瓶試劑有段時間曾忘記蓋試劑瓶蓋。可能是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種
①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查閱資料)KNO3和BaCl2溶液都呈中性
(設計并實驗)
(1)甲同學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該溶液滴到濕潤的pH試紙上,測得pH=10,他判斷這是一種堿性溶液,從而排除第③種可能。對他的操作方法、測量結(jié)果及結(jié)論的評價,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 方法正確,結(jié)果正確,且結(jié)論正確 B 方法不正確,結(jié)果偏小,但結(jié)論正確
C 方法不正確,結(jié)果偏大,結(jié)論不正確 D 方法正確,結(jié)果正確,但結(jié)論不正確
(2)要進一步確定它的成分,老師提示只需選擇上圖已有的試劑和酸堿指示劑就能把它鑒別出來。乙丙丁三位同學他們又進行了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
乙同學 | 取少量試劑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OH)2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入無色酚酞 溶液 | _____ | 認為是氫氧化鈉且部分變質(zhì) |
丙同學 | 取少量試劑于試管中,加入適量_____的溶液。 | 有氣泡產(chǎn)生 | 認為是碳酸鈉 |
(評價反思)
你認為乙和丙兩位同學的設計方案和結(jié)論_____(正確或不正確)
(總結(jié)提高)請你選擇上圖已有的試劑和常見的酸堿指示劑完成你的設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取少量試劑于試管中,加入足量_____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 _____ | 是氫氧化鈉且部分變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改進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氧氣無須提前制備和收集
B. 用塑料瓶代替集氣瓶,實驗更安全
C. 該裝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制備、干燥和檢驗
D.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產(chǎn)生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標簽如圖所示)。已知過氧化氫溶液在存放過程中會緩慢分解。取該溶液 34g 于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錳,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內(nèi)剩余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是 33.8g,將杯內(nèi)剩余物質(zhì)過濾、洗滌、干燥后得濾渣 3g.請計算:
(1)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_____________。
(2)求該瓶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_。
(3)用該瓶溶液配制 100g 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3%的過氧化氫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質(zhì)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學只給我們知識,而歷史卻給我們智慧”。在化學學習中了解知識的發(fā)展歷程,可以促進我們正確理解科學本質(zhì)。
(1)我國西漢時期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這其中蘊含的濕法治銅原理屬于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
(2)火藥起源于唐朝。為使始火產(chǎn)生耀眼的白光,可在火藥中加入一種金屬,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3)人類大規(guī)模使用鐵、鋁、銅三種金屬的年代先后順序,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關系密切。為了驗證鐵、鋁、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我們除了需要鋁和銅兩種金屬外,還需要的一種鹽溶液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活動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假設每步均完全反應,氧化鐵樣品中的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
查閱資料:草酸在濃硫酸存在時加熱發(fā)生如下反應:,通過討論,同學們對這套裝置有了多種認識.
第一組同學說:從實驗安全和實驗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實驗開始時先加熱______填A或處的酒精燈,實驗結(jié)束時先熄滅______填A或處的酒精燈.
第二組同學說:用該裝置可以進行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實驗,其中B裝置的作用為______;E裝置的作用為______;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第三組同學說:用該裝置還可以測定氧化鐵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他們的測定方法是:稱取氧化鐵樣品10g,完全反應并冷卻后再稱量剩余固體的總質(zhì)量為則實驗測得氧化鐵樣品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