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水的組成,通電前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均產生氣泡,且生成的氣體體積不同,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氣體較多,試管2內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是1:2,通過該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通電的符號(化學式)表達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分析 在做電解水的實驗時,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閉合電路后,會看到試管內的電極上出現(xiàn)氣泡,過一段時間,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而與電池負極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它們體積比約為1:2,由此結合化學反應的實質可以判斷出水的組成.

解答 解:在做電解水的實驗時,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閉合電路后,會看到試管內的電極上出現(xiàn)氣泡,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氣體較多;過一段時間,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為氧氣,而與電池負極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為氫氣,它們體積比約為1:2,即圖中A中產生的氣體為氫氣,而B試管產生的氣體為氧氣,A與B中氣體的體積之比為2:1;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實質可以知道,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所以可以判斷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電解水的化學表達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故答案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均產生氣泡,且生成的氣體體積不同,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氣體較多;氧氣;1: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課本中的基礎知識,了解電解水試驗的想象、結論和注意事項是解答本題的基礎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黃銅、氧化銅、氮氣三種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A.合金、氧化物、單質B.單質、混合物、純凈物
C.單質、氧化物、混合物D.純凈物、氧化物、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取用粉狀固體
B.
   液體試劑倒入試管
C.
取用塊狀固體
D.
  液體試劑倒入燒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幾種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又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的是( 。
A.
人工增雨
B.
制純堿、化肥
C.
滅火器滅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
A.
門捷列夫
B.
達爾文
C.
拉瓦錫
D.牛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歸納總結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氧化鈣都能作干燥劑
B.利用鐵、氫氧化鐵分別與鹽酸反應都可以制備氯化鐵
C.試管內壁附著銅、氧化鐵、氫氧化銅時都可以用稀鹽酸除去
D.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橙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2ClO2+H2O═HClO2+X,二氧化氯見光易分解,用于桶裝水的消毒劑.分析上述信息回答問題.
(1)在上述反應中,物質X的化學式為HClO3;
(2)在上述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氯和水的質量比為15:2;
(3)分析以上信息總結出二氧化氯的化學性質有與水反應或見光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20℃時,取氯酸鉀、硝酸鉀、氯化鈉、蔗糖各10g,分別加入50g水中(相關溶解度數(shù)據(jù)見表),充分溶解后有固體剩余的是( 。
物質氯酸鉀硝酸鉀氯化鈉蔗糖
20℃時溶解度/g7.431.636.0203.9
A.氯酸鉀B.硝酸鉀C.氯化鈉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煙草中通常會含有尼古丁,其化學式為C10H14N2
①C10H14N2中含3種元素,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依次為C:H:N=5:7:1,氫氮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
②1摩爾C10H14N2中約含有碳原子的個數(shù)為6.02×1024個.(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