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7.華北明珠白洋淀生產的松花蛋全國聞名.將水,生石灰,純堿,食鹽按100:11.2:5.3:3.5的質量比混合而成料漿,將鮮鴨蛋粘上料漿密封一段時間即可得到松花蛋.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料漿澄清液(“料液”)的主要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實驗小組的同學通過充分討論,作出如下猜想;
①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Ca(OH)2
②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Na2CO3
【對猜想的解釋】
(1)料液中一定沒有CaO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料液中一定存在NaOH的原因是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進行實驗】
Ⅰ.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料液顯紅色
Ⅱ.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
Ⅲ.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直到過量,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
【實驗結論】
(3)該料液中含有的物質除NaOH與NaCl外,還一定含有Ca(OH)2(填化學式).
【交流與拓展】
(4)松花皮蛋味道鮮美,但直接食用會稍有澀味.如果將松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則輕微澀味會被去除,味道變得更為鮮美可口.請你說明食醋可以去除送花皮蛋澀味的原因食醋中的醋酸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5)現(xiàn)在有的皮蛋廠直接用燒堿(NaOH)代替生石灰和純堿,但制得的皮蛋口感不如白洋淀產松花皮蛋.燒堿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AB(選序號填空).
A.燒堿易吸水潮解     B.燒堿易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
C.燒堿具有強腐蝕性   D.燒堿溶于水時放出熱量.

分析 (1)氧化鈣能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2)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
(3)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都是顯堿性的溶液,都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4)食醋中含有醋酸,能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
(5)氫氧化鈉固體能夠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料液中一定沒有CaO的原因是:氧化鈣能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故填:CaO+H2O═Ca(OH)2
(2)料液中一定存在NaOH的原因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Ⅰ.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料液顯紅色,說明溶液顯堿性;
Ⅱ.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鈣;
Ⅲ.取適量料液放入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直到過量,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鈉,因此該料液中含有的物質除NaOH與NaCl外,還一定含有Ca(OH)2
故填:Ca(OH)2
(4)食醋可以去除送花皮蛋澀味的原因是:食醋中的醋酸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故填:食醋中的醋酸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5)燒堿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燒堿易吸水潮解,燒堿易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
故選:AB.

點評 實驗現(xiàn)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為了驗證某碳酸鈣樣品質量分數(shù)為98%(樣品中的雜質不反應),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方案:
(1)方案1:取m1g樣品于試管中,用酒精噴燈加熱,完全反應.再次稱量剩余固體質量為m2g,可以得出CO2的質量為m1-m2.(原理: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2)方案2:①取m1g樣品,稱量裝有樣品的燒杯和裝有足量稀鹽酸的燒杯共計m2g.②將稀鹽酸倒入樣品中,攪拌,當看到燒杯中不再有氣泡時,稱量兩個燒杯總質量共計m3 g.
(3)取m1g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使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將生成的沉淀過濾、烘干,稱量其質量為m2g.計算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shù)的公式是$\frac{{m}_{2}}{{m}_{1}}$×100%.
[結論和反思]:以上幾種方案都能測得樣品的純度.但從實驗結果看,方案2測得的結果卻超過了100%,原因可能是反應過程中水蒸氣(或氯化氫)溢出,使測定結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學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從而也讓我們感受到化學的浪漫和奇妙.

(1)從宏觀知微觀.
①50mL水與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mL,微觀解釋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jù)分子之間的間隔;
②氣體X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氮氣和水,則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用符號表示).
(2)從微觀知宏觀.
①微粒A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E2(用A、E表示);
②微粒A、B、C、D、E中,對應單質化學性質最穩(wěn)定的是B(填編號,下同);五種微粒中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CE;
③甲和乙在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丙,三種物質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C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種與水一樣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鎳和鈀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具有多種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該轉化屬于化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其催化劑是兩種金屬(填“金屬”或“非金屬”).
(2)在能源領域,一氧化碳是液態(tài)氫的一種重要補充物.氫是一種清潔能源(填“化石能源”或“清潔能源”);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寫出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點燃\;}}{\;}$ 2H2O,屬于化合反應(填寫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保護空氣,使天空更藍.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隨意大量燃放鞭炮B.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清潔能源
C.使用綠色公共交通出行D.將工業(yè)廢氣處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鐵的冶煉
B.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常用于制作導線
C.氧氣具有助燃性,常用作氣體燃料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質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氧化鈣CaO2B.氧化鐵FeOC.硫酸鋁AlSO4D.氧化鎂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實驗與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內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學校進行了實驗操作考查.小張同學進行的實驗考查是“用稀鹽酸鑒別氫氧化鈉(NaOH)溶液和碳酸鈉(Na2CO3)溶液,并測定碳酸鈉溶液的pH”.
①小張同學的實驗記錄如下表,請補充完整:
操作步驟現(xiàn)象記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兩支試管,分別往試管中加入2mL樣品1、2,再往其中滴入鹽酸樣品1:無明顯現(xiàn)象NaOH+HCl=NaCl+H2O
樣品2:溶液中出現(xiàn)氣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的酸堿度,簡述操作的主要步驟: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鈉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呈現(xiàn)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在實驗臺上有三瓶未貼標簽的溶液,已知分別是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為區(qū)別這三種溶液,在老師指導下,興趣小組的同學把這三種溶液按A、B、C進行編號,然后分別各取適量作為樣品加入到三支試管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活動:
步驟一中,C無明顯現(xiàn)象,A、B溶液的顏色變成紅色;
步驟二中,A、B溶液的顏色由紅色變成無色,且B溶液中有氣泡冒出.
①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B、C溶液分別是碳酸鈉溶液、稀鹽酸.
②某小組同學在進行步驟一實驗時出現(xiàn)異,F(xiàn)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時,溶液顏色先變成紅色,振蕩后迅速變成無色.老師指出這是因為溶液濃度過大造成的.接著,老師往該試管的溶液中加入適量鹽酸,觀察到A溶液的顏色又變成紅色,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主要是氯化鈉、氫氧化鈉(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表中,除去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的方法和反應類型歸類均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所含雜質除去方法反應類型
A鋅粉銅粉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置換反應
B氧化鈣碳酸鈣高溫加強熱分解反應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置換反應
D硫酸銅溶液硫酸亞鐵加入過量鐵粉溶解,并過濾置換反應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