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銅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金屬,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用。
(1)如圖為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___;
(2)銅離子(Cu2+)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____________;
(3)電氣工業(yè)上常用銅作電纜的內(nèi)芯,是利用銅具有良好的_____性;
(4)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但銅制品長期露置在潮濕空氣中,表面變綠色,即生成了“銅綠”(化學式:Cu2(OH)2CO3)。
某同學根據(jù)銅綠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屬銅銹蝕的條件除有氧氣和水外,還必須有二氧化碳。為證明“必須有二氧化碳”,需要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中的_____(選填實驗編號甲、乙、丙、。
(5)某興趣小組以銹蝕嚴重的廢銅屑為原料(假設不含其他雜質(zhì))制取純銅。如圖是興趣小組設計的兩種回收銅的實驗方案:
查閱資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分析評價)
①步驟Ⅲ、Ⅳ、Ⅴ都需要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
②步驟Ⅳ過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一份廢銅屑分別通過上述兩種方案最終得到的銅的質(zhì)量:方案一_____(填“>”或“=”或“<”)方案二。以上兩種方案中,方案二優(yōu)越于方案一,理由是________(答一點)。
(拓展探究)在方案一中,小明和小麗分別取24克氧化銅,用CO還原,小明得到19.2克紅色固體,小麗得到20.8克紅色固體。為什么兩人得到的紅色固體質(zhì)量不相等?
查閱資料:
Ⅰ.CO還原CuO時也可產(chǎn)生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
Ⅱ.Cu2O+H2SO4(。=Cu+CuSO4+H2O
他們分析推斷:
④一致認為________(填“小明”或“小麗”)的產(chǎn)物中肯定含有Cu2O;
⑤用CO還原4克CuO得到紅色固體a克,若紅色固體為Cu和Cu2O的混合物,則a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
⑥可以用簡單的實驗驗證紅色固體中是否有Cu2O,請簡述操作、現(xiàn)象及結(jié)論:_____。
(6)我國約在南北朝時就開始冶煉黃銅。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Cu-Zn),它可用來制造電器零件及日用品。為了測定某黃銅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zhì)),現(xiàn)將30g稀鹽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黃銅樣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應后,測定本次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試求: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稀鹽酸的質(zhì)量(g) | 10 | 10 | 10 |
本次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g) | 0.04 | m | 0.02 |
①m=____________。
②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__?。
③稀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
④在坐標系中畫出生成氫氣總質(zhì)量與加入鹽酸質(zhì)量關系的圖像。______
【答案】29 27 導電性 甲丁 過濾 Fe + H2SO4 ==== FeSO4 + H2 ↑ Fe +CuSO4 ==== FeSO4 +Cu = 不需要加熱、操作簡單(合理即可) 小麗 3.2g<a<3.6g 取樣加入適量稀硫酸,溶液變成藍色,則證明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 0.04 67.5% 14.6%
【解析】
(1)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知道,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9;
(2)銅原子形成銅離子(Cu2+)時,失去了兩個電子,所以銅離子(Cu2+)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29-2=27;
(3)電氣工業(yè)上常用銅作電纜的內(nèi)芯,是利用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4)做對比實驗必須控制變量,其中一個實驗中有銅、水、氧氣、二氧化碳,該實驗中銅銹蝕,另外一個實驗中有銅、水、氧氣,該實驗中無二氧化碳,銅沒有銹蝕,通過對比可知,二氧化碳是銅銹蝕的必要條件,故選甲、丁。
(5)分析評價:①通過過濾可將固體與液體分離,所以該實驗操作是過濾。②溶液A中含有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加入過量鐵粉,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 。③反應前后各種元素的質(zhì)量相等,所以兩種實驗方案反應后得到銅的質(zhì)量相等。方案二不需要加熱、操作簡單,并且無污染。
拓展探究:④氧化亞銅中含有氧元素,會使固體質(zhì)量偏大,故填“小麗”。⑤當CuO完全被還原為Cu時,設生成Cu的質(zhì)量是x,
=,解得x=3.2g
當CuO完全被還原為Cu2O時,設生成Cu的質(zhì)量是y。
=,解得y=3.6g
若紅色固體為Cu和Cu2O的混合物,則a的取值范圍為3.2g<a<3.6g
⑥Cu2O可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溶液,而銅與稀硫酸不反應,所以取樣加入適量稀硫酸,如果溶液變成藍色,則證明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
(6)第一次加入10g稀鹽酸生成0.04g氫氣,第三次加入10g稀鹽酸生成0.02g氫氣,說明第二次加入稀鹽酸反應后有鋅剩余,所以第二次加入10g稀鹽酸生成0.04g氫氣。①m=0.04。
②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一共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是0.04g+0.04g+0.02g=0.1g,設此黃銅樣品中鋅的質(zhì)量是x。
=,解得x=3.25g
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為:10g-3.25g=6.75g
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67.5%
③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10g稀鹽酸與足量的鋅反應生成0.04g氫氣,設稀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z。
=,解得z=14.6%
④當消耗10g稀鹽酸時生成0.04g氫氣,最多生成0.1g氫氣,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知道,此時消耗稀鹽酸的質(zhì)量是25g。然后將點連接起來,即可得到氫氣總質(zhì)量與加入鹽酸質(zhì)量關系的圖像。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
步驟I.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步驟II.將盛有足量白磷的帶孔燃燒匙伸入A瓶中,向瓶中加滿80℃熱水,塞緊瓶塞。
步驟III.打開K1、K2,從a口向瓶中鼓入空氣,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燒匙底部時,關閉K1、K2。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為200mL。
(1)步驟Ⅲ中,關閉K1、K2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對比步驟II和III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
(3)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打開K2,觀察到______,說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占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圖所示儀器(裝置)回答問題(省略夾持儀器)。
(1)儀器e的名稱是__________。
(2)寫出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制備并收集用于做鐵絲燃燒實驗的氧氣,組裝裝置除需儀器a、c、i.j外,還需選用_______ (填標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_________。
(3)寫出鋅粒和稀硫酸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欲使反應隨時發(fā)生或終止,應選取儀器___ (填標號)組裝發(fā)生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1)水通電分解:_____________。
(2)碳酸氫銨在烈日下暴曬:_____________。
(3)常溫下,鋁的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_____________。
(4)濕法煉銅:_____________。
(5)氨氣(NH3)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氮氣、一種紅色固態(tài)物質(zhì)和一種無色液態(tài)物質(zhì):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燒杯中裝有等質(zhì)量的金屬鋅和鎂,然后分別逐漸加入同濃度的稀硫酸,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與加入硫酸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點時,兩個燒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應
B. b點時,兩個燒杯中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不相同
C. c點時,兩個燒杯中都有金屬剩余
D. 該圖反映出鎂比鋅的金屬活動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課外實驗,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單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后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
(提出問題)足量紅磷在密閉的四頸平底燒瓶內(nèi)燃燒熄滅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氣剩余?
(猜想假設)猜想①:有氧氣剩余;猜想②:無氧氣剩余。
(實驗驗證)該小組同學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利用高氣壓傳感器能激光筆照射燃燒匙上的紅磷,紅磷燃燒直至熄滅;待裝置氧氣完全冷卻后,將裝有白磷的燃燒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白磷居然也被點燃。
(1)激光筆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紅磷燃燒產(chǎn)物與瓶底熱水反應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實驗過程中,燃燒匙內(nèi)的白磷先未燃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實驗結(jié)論)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如下:
(4)結(jié)論:猜想_________正確。
(拓展延伸)如圖是該小組同學從開始實驗到最后裝置冷卻后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用氧氣傳感器測量容器內(nèi)氧氣濃度變化的曲線圖。
(5)在圖中_____(填“A、B、C、D、E”)點時紅磷燃燒熄滅;請你解釋曲線AB段、DE段氧氣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① _______。②________。
(6)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可知,驗證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較好的藥品是鐵絲絨,利用鐵與氧氣、水等的緩慢氧化,可以將空氣中氧氣濃度消耗至0.2%。將足量細鐵絲絨置于試管底部,并倒扣在裝有水的燒杯中(如圖)較長時間后你將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探究物質(zhì)燃燒條件時,做了如下實驗:
同學們發(fā)現(xiàn)兩支蠟燭都熄滅了。
(提出問題)實驗A中蠟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1:燒杯內(nèi)的氧氣被耗盡,所以蠟燭熄滅。
猜想2:燒杯內(nèi)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蠟燭熄滅。
(進行實驗)
實驗I:點燃蠟燭,塞緊膠塞。待蠟燭熄滅后,用放大鏡照射白磷。觀察到白磷燃燒。
實驗II:經(jīng)檢測,實驗A中,蠟燭熄滅時,燒杯內(nèi)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3%。在集氣瓶中按照一定的體積比收集氣體,分別放入燃燒的蠟燭和燃燒的紅磷,實驗記錄如下:
V(O2):V(CO2) | 蠟燭 | 紅磷 |
1:4 | 燃燒 | 燃燒 |
1:5 | 燃燒 | 燃燒 |
1:6 | 熄滅 | 燃燒 |
1:9 | 熄滅 | 燃燒 |
(解釋與結(jié)論)
(1)實驗B中蠟燭熄滅,體現(xiàn)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是_______。
(2)實驗I的目的是_______。
(3)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4)實驗II證明猜想2錯誤,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
(5)結(jié)合實驗I與實驗II,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_______。
(實驗反思)
(6)通過此實驗,同學們對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有了新的認識,如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納米鐵粉在空氣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熱即可劇烈燃燒,如圖是納米鐵粉在錐形瓶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納米鐵粉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
B. 氣球先膨脹后又變小
C. 激光手電照射使納米鐵粉的著火點降低
D. 錐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從微觀角度分析下列現(xiàn)象
(1)使用體溫計測體溫。________
(2)古代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不褪色________。
(3)鹽酸和碳酸鈉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等為什么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