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做完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對反應后的剩余溶液的溶質成分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提出猜想】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根據(jù)反應原理,小組成員進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CaCl2和HCl。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猜想,該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表實驗方案.
方案編號 | 方案1 | 方案2 | 方案3 |
實驗操作 (分別取少量實驗后的溶液于試管中) | |||
實驗現(xiàn)象 | 對照標準比色卡: pH<7。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①________ |
實驗結論 | 猜想二成立。 |
【評價反思】(1)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結論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實驗探究】中存在兩處明顯錯誤,請大家反思。同學們經(jīng)過反思發(fā)現(xiàn)了這兩處錯誤:
①“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是____________。
②“實驗方案”中也有一個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興趣小組的小華同學觀察到反應后容器內(nèi)有少量固體剩余,得出溶液中肯定沒有鹽酸的結論,其他同學認為小華的說法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為節(jié)約資源和避免實驗廢液對環(huán)境的污染,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想從剩余溶液中得到盡可能多的氯化鈣固體,同學們一致認為加入稍過量的_______(填化學式),經(jīng)過濾、蒸發(fā)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先有氣體產(chǎn)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pH試紙浸入溶液中 AgNO3與C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Cl存在 剩余固體可能是石灰石中的雜質 CaCO3
【解析】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可以使用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根據(jù)實驗操作的注意實現(xiàn)結合圖示、以及物質的性質和物質間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答。
解:【提出猜想】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實驗探究】鹽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會觀察到先有氣體產(chǎn)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先有氣體產(chǎn)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評價反思】
(1)①據(jù)圖可以看出,操作中的錯誤是pH試紙浸入溶液中,故填:pH試紙浸入溶液中;
②即使沒有鹽酸,AgNO3與C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Cl存在,故填:AgNO3與C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Cl存在;
(2)石灰石是混合物,剩余固體可能是石灰石中的雜質,故填:剩余固體可能是石灰石中的雜質。
【拓展延伸】
想從剩余溶液中得到盡可能多的氯化鈣固體可以加入稍過量的碳酸鈣,故填:CaCO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崇明著力打造生態(tài)示范區(qū),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 愛護花草樹木 B. 隨意排放廢水
C. 分類回收垃圾 D. 綠色低碳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已知A為黑色固體單質,G為紫紅色固體單質,B為紅棕色粉末,H為藍色的硫酸鹽溶液。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 ,H中溶質的化學式 。
(2)反應③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反應①~③中為置換反應的是 (填序號)。
(4)寫出稀鹽酸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現(xiàn)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氯化鈉焰色反應:黃色火焰 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大量白煙
C. 一氧化碳的燃燒:紫色火焰 D.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某CuSO4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化學小組的同學取CuSO4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某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NaOH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過濾,得到濾液175.1g和濾渣4.9g。請計算:
(1) 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2) 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