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現有四只燒杯,分別盛有稀鹽酸、稀硫酸、飽和石灰水、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結果如下圖所示.

某同學選用氧化鐵、氯化鈣溶液、稀硝酸、氯化鋇溶液四種藥品繼續(xù)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氯化鋇溶液,氯化鈣溶液都呈中性):
(1)取A 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氧化鐵,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色.則黃色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Fe3+ (填寫離子符號).
(2)取C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鈣溶液,溶液變渾濁;再加入稀硝酸,又變澄清,且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同時產生氣泡.則C燒杯中滴加的是酚酞溶液還是石蕊溶液酚酞試液.
(3)取D 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溶液變渾濁,再加入稀硝酸,渾濁不消失.則變渾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H2SO4+BaCl2═BaSO4↓+2HCl.
(4)根據上述實驗并綜合分析,可知B燒杯中最初盛有的物質是飽和石灰水.

分析 (1)根據A中溶液顯無色,說明A溶液顯酸性,加入的指示劑是酚酞試液,能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鹽和水,據此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
(2)根據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鋇白色沉淀,碳酸鋇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溶液由堿性變成了中性或酸性,使酚酞試液不變色;據此分析回答;
(3)根據稀硫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據此分析回答.
(4)根據上述分析即可推出B燒杯中最初盛有的物質.

解答 解:(1)由題意可知,A中溶液顯無色,說明A溶液顯酸性,加入的指示劑是酚酞試液,能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鹽和水,所以則黃色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Fe3+;
(2)由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鋇白色沉淀,碳酸鋇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溶液由堿性變成了中性或酸性,使酚酞試液不變色,所以C燒杯的溶液的是碳酸鈉溶液,加入的指示劑是酚酞試液;
(3)由于稀硫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D中的溶液是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H2SO4+BaCl2═BaSO4↓+2HCl;
(4)由上述分析可知,B中的溶液是飽和石灰水,能使酚酞試液變成了藍色.
故答案為:(1)Fe3+;(2)酚酞試液;(3)H2SO4+BaCl2═BaSO4↓+2HCl;(4)飽和石灰水.

點評 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是通過指示劑的變色、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題是通過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物質的組成.此考點主要出現在填空題和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2011 年 9 月,中國中醫(yī)研究員屠呦呦因發(fā)現并提取出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而獲得有著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美譽的拉斯克獎.她發(fā)現的青蒿素用以治療瘧疾,挽救了數百萬患者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電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1)下列關于青蒿素的敘述正確的是①②⑤.
①青蒿素屬于有機化合物
②青蒿素由 C、H、O 三種元素組成
③青蒿素由 15 個碳原子、22 個氫原子和5 個氧原子構成
④青蒿素中 C、H、O 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15:22:5
⑤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82
(2)從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考慮,“給瘧疾忠者服用青蒿素”屬于控制傳染源.
(3)19 世紀以來,奎寧和氯喹先后作為抗擊瘧疾的特效藥,但后來由于瘧原蟲產生了抗藥性,治療效果越來越差,這是藥物對瘧原蟲進行定向選擇的結果,也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除去雜質方法中,正確的一組是(  )
物質雜質除雜質的方法
ANaOH溶液Ca(OH)2過量Na2CO3溶液,過濾
BCaCl2溶液HCl過量CaCO3,過濾
CZnFeZn(NO32,過濾
DCO2CO點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用4%氫氧化鈉溶液和溶質質量分數為4.9%的稀硫酸進行酸堿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所示. 
(1)當加入溶液的質量是A克時,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無色,此時溶液中溶質是H2SO4和Na2SO4
(2)求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需寫出計算過程).
(3)試說明當加入的溶液質量從A到B克時,為什么PH值會有如圖所示的一個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天然氣作為燃料已進入千家萬戶.某同學在幫助父母燒菜時想到:天然氣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他和小組同學一起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甲圖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點燃
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裝置.加熱過程中發(fā)現黑色CuO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僅根據甲圖裝置出現的現象,能確定點燃后得到的氣體中有碳元素.
【評價與改進】有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方案有缺陷,通過討論,增加了乙圖中的3個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對方案作了改進并進行實驗:將混合氣體先通過乙圖中連接的裝置后,再通入甲圖裝置.實驗中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質量增加,B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甲圖裝置中實驗現象與之前相同.通過對改進實驗的現象分析,同學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請你寫出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C→A→B→甲圖裝置(填裝置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使CO和CO2含有相同質量的氧元素,則CO和CO2的質量比為11:14;若CO和CO2的質量相同,CO和CO2中碳元素的質量比為7: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鋁箔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包裝材料,放置久了,其銀白色光澤會變暗淡,故又稱假銀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鋁箔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和反應時間關系如圖所示.在0-t1時間段內,鋁箔表面看不到明顯氣泡,原因是鋁在空氣中被氧氣氧化,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阻止鋁與稀鹽酸反應;氧化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在t2-t3時間段產生氣泡速度逐漸放緩,直到反應停止時,鋁箔還有大量剩余.t2-t3時間段產生氣泡速度放緩原因是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在反應中逐漸降低.
(2)為進一步測量鋁箔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小柯取3.8克鋁箔樣品與100.0克稀鹽酸充分反應(2Al+6HCl=2AlC13+3H2↑),鋁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總質量為103.4克.計算樣品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有一在空氣中暴露過的KOH樣品,經分析測知其含水7.62%,含K2CO32.38%,含KOH   90%,若將此樣品加入10g14.6%的鹽酸中,再用一定量10%的KOH溶液中和過量的酸,則蒸發(fā)中和后的溶液所得固體的質量約為( 。
A.2.2gB.2.6gC.3gD.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兩種氧原子可以分別表示為為${\;}_{8}^{18}$O 和${\;}_{8}^{16}$O,左下角數字表示質子數,左上角數字表示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則( 。
A.${\;}_{8}^{18}$O 和${\;}_{8}^{16}$O 互為同位素原子
B.${\;}_{8}^{18}$O 的核外電子數多于${\;}_{8}^{16}$O
C.${\;}_{8}^{18}$O  和${\;}_{8}^{16}$O 屬于同種原子
D.${\;}_{8}^{18}$O  和${\;}_{8}^{16}$O 的核內中子數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