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
(1)下列生活用品中,其主要材料屬于天然纖維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塑料保鮮薄 B.橡膠手套 C.棉布圍裙
(2)炒鍋的塑料把手屬于 性塑料(填“熱塑”或“熱固”)。
(3)幼兒及青少年缺 會患佝僂病和發(fā)育不良。
(4)鐵粉常用于食品的保鮮劑,其原因是 。
(5)硬水給生活和生產帶來很多麻煩,生活中可用 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6)化石燃料用量是有限的,大量使用會導致環(huán)境污染,請你列舉一種清潔能源 。
(7)為了保證人身安全,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必須先做 實驗。
(8)用洗滌劑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 作用。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同學以“比較Al、X、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為課題進行實驗探究。
【所用藥品】
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大小形狀都相同的Al、X、Cu三種金屬。
【實驗記錄】
Al | X | Cu | ||
現象 | 開始時 | 幾乎無氣泡產生 | 產生氣泡速度慢 | 無氣泡產生 |
一段時間后 | 產生氣泡速度快 | 產生氣泡速度慢 | 無氣泡產生 |
【分析與結論】
(1)實驗開始時,鋁表面幾乎無氣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銅表面始終無氣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體育課上,劇烈運動后血液中產生了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經過一段時間放松,由于乳酸與吸入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4/5的結論
B.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組成的混合物
C.氮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按如下步驟對三種未知金屬展開探究:
(1)將它們編號為:X、Y、Z;
(2)取樣,分別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fā)現X、Z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而Y卻沒有;
(3)取大小相等的X、Z的顆粒,分別加入到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質量相等的稀H2SO4中,發(fā)現X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明顯比Z快,則X、Y、Z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
A.X>Y>Z B.Z>Y>X C.Z>X>Y 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加入稀鹽酸一會后,發(fā)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此,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Ⅰ、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Ⅱ、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進行實驗】實驗步驟1: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
實驗現象: 。
結 論:猜想一不正確。
實驗步驟2: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象: 。
結 論:猜想二不正確,猜想三正確。
【廢液處理】燒杯中的溶液未經處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會腐蝕鐵質下水管(或污染水源)。要處理燒杯內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中學化學實驗常見的實驗裝置中。
(1)請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2)在常溫下,用亞硫酸鈉固體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氣體,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有毒氣體,所以應用 裝置進行收集,以便將尾氣吸收處理,避免造成大氣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18號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Y元素的原子的第三層有6個電子,Z元素的第二層也有6個電子,在化合物中只有Z元素的化合價為負。由這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是( )
A.XYZ4 B.X2YZ3 C.X3YZ4 D.XYZ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