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等質量混合后,下列情況正確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使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
C、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藍
D、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紅
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據(jù)硫酸溶液顯酸性,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若硫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溶液顯中性,pH=7,若硫酸有剩余,則溶液pH小于7,若氫氧化鈉有剩余,則溶液pH大于7進行分析.
解答:解:等質量等質量分數(shù)的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硫酸與氫氧化鈉的質量相等.
反應中消耗硫酸與氫氧化鈉的質量比關系如下: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可以看出98份質量的硫酸與80份質量的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等質量的硫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氫氧化鈉有剩余,溶液顯堿性,pH大于7,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變紅色.
故選:D.
點評:酸溶液一般顯酸性,堿溶液一般顯堿性,但鹽溶液不一定顯中性,如碳酸鈉屬于鹽,俗稱純堿,就是因為其水溶液顯堿性,所以常說純堿不是堿,而是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把10g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放到盛有足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比反應前金屬混合物與稀硫酸的總質量減少了0.1g,求原混合物中銅粉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的元素周期表,對我們認識物質世界作用巨大.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請觀察與分析表內信息后填空.
 3Li
7
 Be 5B
11
 6C
12
 7N
14
 8O
16
 9F
19
 10Ne
20
 11Na
23
 Mg
24
 13Al
27
 14Si
28
 15P
31
 16S
32
 17Cl
35.5
 18Ar
40
(1)原子序數(shù)為11的元素,其元素符號是
 
,相對原子質量為
 

(2)推斷Be元素的下列信息:
①原子序數(shù):
 

②若用“x”代表Be的原子序數(shù),“y”代表Mg的原子序數(shù).請用含“x”和“y”的等式表示二者的數(shù)量關系:
 

(3)請寫出Mg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在反應中該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的離子的符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律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認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的符號是
 
;
(2)表示的是(填名稱)
 
;
(3)圖中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加.你還能找到哪些規(guī)律?試寫出其中一個:
 

(4)硫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該元素屬于
 
元素(填“金屬”、“非金屬”),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化學反應中易
 
(填“得”、“失”)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2013-2017年中國天然氣產業(yè)供需預測與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顯示,從2010年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費將處于逐步下降趨勢,到2040年天然氣的比例將與石油持平,到2050年將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能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A、氫氣B、一氧化碳
C、甲烷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是(“”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氯化鈣溶液中含有少量鹽酸,欲中和鹽酸,使溶液呈中性,在沒有指示劑的條件下可選用的試劑是( 。
A、熟石灰B、生石灰
C、石灰石D、碳酸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一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氣體,老師讓同學們判斷其是氧氣還是二氧化碳.張達說:“這可能是二氧化碳”.李琳說:“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就能檢驗”.就張達的話來說,其屬于實驗探究過程中的( 。
A、實驗與事實
B、解釋與結論
C、反思與評價
D、假設與預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研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br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蠟燭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2)將火柴火焰靠近蠟燭(不點燃,如圖甲)看到蠟燭逐漸熔化,此時石蠟發(fā)生的變化是
 
變化;點燃蠟燭,看到石蠟燃燒,發(fā)出黃色的火焰;觀察火焰,發(fā)現(xiàn)分為外焰、內焰、焰芯三層,將一根火柴梗橫放在火焰上(如圖乙)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
 
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發(fā)黑,由此現(xiàn)象可得到的結論有
 

(3)要說明蠟燭燃燒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應證明蠟燭燃燒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請設計一實驗加以驗證:
 

(4)將蠟燭點燃后罩上一只燒杯(如圖丙).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蠟燭火焰熄滅,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