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下列4個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其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水→氫氣+氧氣
B.酒精+氧氣→二氧化碳+水
C.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D.石灰石+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西省盂縣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確的是
A.燃放煙花爆竹時,遠離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C.正在使用的家用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D.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灑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立即用濕布蓋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古代“銀針驗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學式為
A.Ag2O B.AgS C.Ag2O2 D.Ag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磷在空氣中燃燒會產(chǎn)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B.硫在氧氣燃燒時會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無色的二氧化碳氣體和水蒸氣
D.碳在氧氣中燃燒比空氣中更旺,發(fā)出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描述中,涉及化學變化是
A.冰雪消融 B.液化空氣制氧氣 C.氦氣球爆炸 D.白磷自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jù)粒子結構示意圖給出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原子
B.③表示的是金屬元素
C.①③ 表示的是陽離子
D.①③的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探究鐵的冶煉相關問題,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一)圖1是工業(yè)煉鐵的主要裝置,圖2是實驗室模擬煉鐵的裝置,
圖1 圖2
(1)圖1設備的名稱是 。
(2)工業(yè)煉鐵在生產(chǎn)過程中需將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粉碎,其目的是 。加入的焦炭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還能 。
(3)寫出以赤鐵礦為原料在高溫下制取鐵的化學方程式: 。
(二)上圖2為實驗室模擬工業(yè)煉鐵裝置圖:已知B裝置中的液體為過量的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混合液,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如果實驗成功,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儀器的名稱為 。
(2)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A中 、B中 。
(3)該實驗的操作步驟: 。(填序號)
a.點燃A處酒精燈 b.通入CO氣體 c.停止通入CO氣體 d.熄滅酒精燈。
(4)興趣小組同學們采集了用熱分析儀記錄的CO與Fe2O3進行反應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并得到固體質(zhì)量與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已知原固體質(zhì)量為48.0g,如圖所示.
①根據(jù)圖象分析,寫出B點時固體成分的化學式 。
②若A點生成物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請確定其化學式是 。(寫出計算過程)
寫出氧化鐵生成該物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為 。
(5)若某同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過量的混合液溶液增重0.55g。則儀器①中固體減輕的質(zhì)量為 g。
(6)實驗裝置圖中采用虛線框內(nèi)的裝置,其作用有 (填序號字母)。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檢驗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重慶市片區(qū)教研共同體九年級上學期半期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異味 B.牛奶變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酒精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把同樣大小的濾紙和乒乓球碎片分開放在一塊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下列實驗現(xiàn)象或結論錯誤的是( )
A.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B.銅片受熱的一面變黑,是因為產(chǎn)生了氧化銅
C.實驗過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燒,濾紙碎片后燃燒
D.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空氣或氧氣充分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