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據(jù)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科學家已研制成以鍶原子做鐘擺的“光格鐘”,成為世界上最精確的鐘。已知一種鍶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88,其質(zhì)子數(shù)是38,則這種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A.126 B.88 C.50 D.38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5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氯化鈉、鐵、過氧化氫三種物質(zhì)中,由離子構(gòu)成的是 (填寫化學式)。
(2)A、B、C、D表示四種物質(zhì),在高溫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和D,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
①反應后,生成C和D兩種粒子的個數(shù)比為 。
②若有3 g D生成,參與反應的A質(zhì)量為______g。
③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_______。
a.B和C屬于氧化物
b.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均發(fā)生改變
c.反應前后分子的個數(shù)沒有改變
d.A物質(zhì)中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暖寶寶中的發(fā)熱劑是鐵粉、水和食鹽等,發(fā)熱劑能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見如圖).以下對此改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此實驗的原理是利用鐵生銹消耗氧氣
B.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此實驗中發(fā)熱劑的多少不影響測量結(jié)果
D.此實驗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是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鋁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鋁。在這個反應中,鋁、氧氣、氧化鋁的質(zhì)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容器I、II體積相同,起始時紅墨水左右兩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針筒將一定量液體同時注入容器中,并迅速關閉彈簧夾,實驗過程中有可能觀察到紅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選 項 | 容器I內(nèi) | 針筒I內(nèi) | 容器II內(nèi) | 針筒II內(nèi) |
A | 硝酸銨 | 5mL水 | 氫氧化鈉 | 5mL水 |
B | 氯化鈉 | 5mL水 | 氧化鈣 | 5mL水 |
C | 充滿二氧化碳 | 5mL氫氧化鈉濃溶液 | 充滿二氧化碳 | 5mL澄清石灰水 |
D | 0.5g鋅粉 | 5g9.8%的稀硫酸 | 0.5g鐵粉 | 5g9.8%的稀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5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兔首和鼠首均為青銅器(銅、錫合金),某些銅器表面呈綠色,這是銅器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了銅銹(俗稱銅綠),為了弄清銅綠的組成和銅生成銅綠的條件,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銅綠的化學式是Cu2(OH)2CO3,它受熱會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
銅綠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____。
【猜想與假設】依據(jù)銅綠的組成和查閱的資料判斷,銅綠可能是銅與氧氣及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設計與實驗】借鑒課本“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梁設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實驗如下圖所示(所用銅片潔凈、光亮): 實驗較長時間后,發(fā)現(xiàn)_______試管中銅片最先生銹(填試管字母編號)。
【評價與改進】小風認為小梁設計的實驗還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還要補充一個實驗。你認為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用圖表示在下方框內(nèi))。
【拓展與應用】小明發(fā)現(xiàn)從不同地點收集到的兩個銅器(一個材質(zhì)是純銅,一個材質(zhì)是青銅)中,純銅器的銅綠比青銅器的少,他據(jù)此分析認為青銅比純銅易銹蝕。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請你說明理由: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甲、乙、丙都屬于氧化物,M是一種不含金屬元素的鹽,反應③是自然界中最為普遍的反應,其中A屬于單質(zhì),丙通常為食品干燥劑。它們轉(zhuǎn)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1)寫出化學式:M 。
(2)組成物質(zhì)B的三種元素是 。
(3)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⑤ 。
⑥ 。
(4)運用下列裝置檢驗生成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其中A中盛裝一種無色液體,B中盛裝一種白色固體,則連接裝置的正確順序是 (填接口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