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11:9,則該物質的化學式可能是( 。
A.COB.C2H5OHC.C4H2D.CH4

分析 根據(jù)題意,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11:9,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則某物質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計算出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進而計算出該物質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結合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11:9,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則某物質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1×$\frac{12}{44}×$100%):(9×$\frac{1×2}{18}$×100%)=3:1;則該物質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frac{3}{12}$:$\frac{1}{1}$=1:4,觀察4個選項,D選項符合要求.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式的計算,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確定確定物質的元素組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實驗室中驗證氧氣的性質,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將硫粉點燃伸入氧氣集氣瓶,燃燒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大量的熱;
②將紅熱的鐵絲伸入氧氣集氣瓶中,燃燒的方程式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③將灼熱的銅絲(表面已變黑)伸入CO氣體中(如圖),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CuO+CO$\frac{\underline{\;\;△\;\;}}{\;}$Cu+CO2,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黑色變成紅色;
④以上的化學反應都可以稱為氧化反應,理由是物質與氧發(fā)生了反應,而上述①和②的反應也可以稱為化合反應(填寫反應基本類型)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Fe+CuSO4═FeSO4+Cu;
(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所以在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藥預留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向密閉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容器中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依次由外環(huán),內環(huán)表示( 。
A.a=5
B.該反應可能是金剛石與石墨之間的轉化
C.該反應可能是分解反應
D.甲乙物質的相對質量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不正確的是( 。
物質MNQP
反應前質量(g)181232
反應后質量(g)X26212
A.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B.反應后物質M的質量為13 g
C.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4:5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有一份20℃時的蔗糖溶液,可以證明它是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加入少量固體,還能全部溶解則原蔗糖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B.降低溫度,僅有少量固體析出則原蔗糖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C.升高溫度,若沒有固體析出則原蔗糖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D.恒溫蒸發(fā)2g水,若沒有固體析出則為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干燥的紅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
教師提醒它由Cu、Fe2O3兩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
提出猜想紅色粉末可能的組成.
猜想①:只有Cu;猜想②:只有Fe2O3;猜想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
同學們?yōu)榇_定紅色粉末的組成,稱取該粉末5.0g裝入硬質玻璃管中,按如圖1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

(1)實驗開始時要先通一段時間CO,然后再加熱,目的是排盡玻璃管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fā)生爆炸.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
(2)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的總質量,其數(shù)據(jù)如下表:
反應前反應后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量為37.3g玻璃管和固體物質的總質量為36.1g
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小丁同學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后,認為猜想③成立,則紅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質量比為4:1?(寫出計算過程)
(3)小林同學認為為了防止溶液倒吸,停止加熱前應先斷開A和B的連接,你認為是否需要不需要?為什么?實驗過程中一直在通CO氣體,不會引起倒吸.
反思評價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該裝置存在的缺陷是沒有尾氣處理裝置,你的改進方法是在B裝置后面的導管口放一個燃著的酒精燈.有同學設計了用如圖2裝置代替原裝置,實驗裝置圖中采用虛線框內的裝置,其作用有:①吸收二氧化碳;②收集CO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思維方法.

(1)從宏觀知微觀.
50mL水與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mL,微觀解釋為分子之間有間隔;
(2)從微觀知宏觀.
①微粒A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7,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填“得”或“失”)電子;
②微粒A、B、C、D、E中,對應單質化學性質最穩(wěn)定的是B(填編號,下同),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C和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構建一定的化學基本觀念和化學思維方式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
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化學觀念:元素觀、MgH2是一種新型的儲氫含能材料,可以幫助人類解決能源危機問題.MgH2由是鎂、氫元素組成的,其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
(2)化學思維:結構決定性質.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但兩者的物理性質有著巨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化學的魅力:化學用語.例如: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你通過該方程式獲得的三條信息有: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反應生成兩份水分子;每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