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關于這種物質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A.該物質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B.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C.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東營市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中和反應有鹽和水生成,但有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都屬于中和反應

B.合金是在某種金屬中加熱熔合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形成的,所以合金不一定屬于混合物

C.酸的組成中含有氫元素,所以含有氫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化學反應通常伴有能量變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遼寧省葫蘆島海濱九年一貫制學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請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1)凈化水的方法有①過濾 ②加明礬吸附沉降 ③蒸餾 ④消毒殺菌 ⑤活性炭吸附。其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填序號) 。

(2)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上述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填序號) 。

(3)自來水消毒方法有多種,次氯酸鈣[Ca(ClO)2 ]是常用的消毒劑,次氯酸鈣中含有的金屬元素是 .生活中軟化硬水可采取 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遼寧省葫蘆島海濱九年一貫制學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氯酸鉀

C、氫氧化鎂 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裝置中,若不添加其他儀器,也不改變裝置結構,就不能檢查出裝置是否漏氣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四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上12月調研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小芳同學想利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氣,鑒于氣體的質量不易稱量,她想到了如下的方法,請幫她完成相應的任務:

(1)在水電解器中注入蒸餾水(并滴加幾滴稀硫酸用以增強導電性);

(2)用電子秤稱量(1)中準備好的水電解器和水的總質量為510g;

(3)接通直流電源進行電解,則玻璃管a應連接電源的 極(選填“正”或“負”),同時可觀察到長頸漏斗中液面會 (填”上升、下降、不變”),一段時間后停止通電,檢驗完氣體后再稱量水電解器和水的總質量為509.64g(忽略長頸漏斗中液面可能變化造成質量的影響);

(4)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計算電解水的質量為 g;(精確到0.01g)

(5)請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得到氧氣的質量。(精確到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四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上12月調研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反應之間、化學物質之間有包含、并列、交叉等關系。下表中X、Y符合下圖所示交叉關系的是( )

A

B

C

D

X

燃燒

化合反應

純凈物

化合反應

Y

緩慢氧化

分解反應

混合物

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吉林省九年級上11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回答下列有關的題。

(1)CO可用于冶煉金屬,是因為CO具有 性;

(2)CO與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組成的,但化學性質不同,原因是 ;

(3)石墨與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物理性質差異較大,原因是

(4)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但性能不同,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倴城研訓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思維方法。

(1)從宏觀知微觀。

①50mL水與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mL,微觀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

②氣體X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氮氣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符號)。

(2)從微觀知宏觀。

①微粒A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電子;

②微粒A、B、C、D、E中,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丙,三種物質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三種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