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分類法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
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B.有機化合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復合肥料:尿素、硝酸鉀、碳酸氫銨
D.指示劑:酚酞、石蕊、品紅

分析 A.根據合成材料的分類來分析;
B.根據有機物的概念來分析;
C.根據復合肥的概念來分析;
D.根據常用的酸堿指示劑來分析.

解答 解:A.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不屬于合成材料,故錯誤;
B.甲烷、乙醇、葡萄糖是三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故正確;
C.尿素和碳酸氫銨中只含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錯誤;
D.品紅遇到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并不能顯示不同的顏色,所以不能用作酸堿指示劑,故錯誤.
故選B.

點評 物質的分類最基礎的化學知識之一,但卻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習時應正確理解概念,了解概念間的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紅誤將氫氧化鈉溶液當成酸滴加到金屬鋁中,結果發(fā)現(xiàn)也有氣泡產生,為了解該氣體的成分,實驗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提出猜想】小紅猜想是氧氣; 小敏猜想是氫氣;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學認為小雨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進行實驗】利用圖Ⅰ所示裝置分別進行實驗:
(1)小紅:反應一段時間后,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處,觀察到木條不復燃,則她的猜想錯誤.
(2)小敏:①用圖Ⅱ所示裝置干燥從a導管出來的氣體,將管口a與c(填“b”或“c”)端管口連接.
②反應一段時間,點燃干燥后的氣體,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確.
【得出結論 鋁、氫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NaAl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討論】有同學認為,小敏的實驗方案有欠缺,步驟②存在安全隱患.理由是若氫氣不純,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
【反思提升】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源自對實驗中異,F(xiàn)象的大膽質疑,深入研究.請舉出一個科學成果中,通過對異,F(xiàn)象研究得出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一個例子波義耳不慎將濃鹽酸濺到花瓣上從而發(fā)現(xiàn)了酸堿指示劑或拉瓦錫深入研究前人忽視的異,F(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氧氣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長江水要經過沉降、過濾、消毒等方法才能達到飲用自來水的標準.自來水廠常用KAl(SO42作凈水劑,其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B.0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用化學符號填空.
(1)正三價的鐵元素$\stackrel{+3}{Fe}$;
(2)4個鈣離子4Ca2+;
(3)保持水化學性質最小粒子H2O; 
(4)硝酸銨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當今世界淡水資源缺乏,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導致許多地方極度缺水.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盡可能愛護水資源.請列舉三點防止水體污染的具體措施:(1)工業(yè)上把廢水處理使之符合標準再排放;(2)農業(yè)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農藥;(3)生活污水應逐步實現(xiàn)集中處理和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氣中變質B.用焦炭煉鐵
C.液化空氣制取氧氣D.酸雨腐蝕大理石雕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能一次將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區(qū)別開來的試劑是( 。
A.無色酚酞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氯化銅溶液D.碳酸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H2OB.O2C.CO2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如圖甲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鐵架臺.
(2)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CO2,也可用加熱碳酸氫鈉(NaHCO3)固體(產物為碳酸鈉、二氧化碳、水)來制取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若用此法來制取C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A.
(3)圖乙所示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無(填“有”或“無”)明顯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