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學習過程中,小雨同學提出一個問題:碳燃燒時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也有多種可能嗎?

(猜想)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浸有磷鉬酸溶液的氯化鈀試紙遇CO2,無變化,但遇到微量CO會立即變成藍色。

(方案設計)通過上述資料和已有知識,小雨初步設想用浸有磷鉬酸溶液的氯化鈀試紙和澄清石灰水對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進行檢驗。根據(jù)小雨的設想,請你完成填空。

1)若試紙不變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①成立。

2)若試紙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則猜想②成立。

3)若試紙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則猜想③成立。

(實驗驗證)經(jīng)過思考之后,小雨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1)打開彈簧夾,先通一會兒純凈、干燥的N2。

2)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加熱。

(結論)小雨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確認猜想③是正確的。請你寫出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該實驗開始通一會兒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CO2CO 變藍色 無明顯現(xiàn)象 變藍色 變渾濁 將裝置中空氣排盡,防止干擾實驗

【解析】

[猜想]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中:由只有CO2只有CO可知,CO2、CO;

[方案設計] 因為浸有磷鉬酸溶液的氯化鈀試紙遇一氧化碳變量,若試紙變藍,則有一氧化碳;如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有CO2,所以:(1)若試紙不變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只有CO2

2)若試紙變藍色,石灰水不變渾濁,則只有CO;

3)若試紙變藍色,石灰水變渾濁,則有CO、CO2

[結論]小雨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是:COCO2;所以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思與評價]要排除空氣的影響,故氮氣的作用是排出裝置內(nèi)的空氣,防止碳與氧氣反應干擾碳與氧化銅反應實驗產(chǎn)物的檢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乙醇(分子式為C2H6O)俗稱酒精,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氧氣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乙醇與氧氣反應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無水硫酸銅是一種白色固體,遇水變藍色

(探究活動一)

同學們把繞成螺旋狀的紅色銅絲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到通紅,取出銅絲,發(fā)現(xiàn)表面變黑,趁熱插入裝有無水乙醇的試管中,銅絲很快變?yōu)榧t色,并聞到刺激性氣味。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經(jīng)稱量,實驗前后銅絲質(zhì)量不變。

銅絲灼燒后生成的黑色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

(提出問題)生成的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有同學提出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討論與結論)同學們討論后發(fā)表看法:

小吳認為猜想一不正確,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

小周認為猜想二也不正確,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

小施認為猜想三有可能正確,原因是醋酸具有揮發(fā)性,并有刺激性氣味。

(探究活動二)小施同學設計實驗驗證后,發(fā)現(xiàn)猜想三也不正確。請補充完成小施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試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_

(討論與結論)老師提示這種刺激性氣味氣體來源于易揮發(fā)的B物質(zhì),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4,且含有C、HO三種元素(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超過20%),由此可推知物質(zhì)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拓展活動)

1)同學們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試管中,加少量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色(已知:乙醇、B物質(zhì)遇無水硫酸銅均不顯藍色),說明乙醇在一定條件下與氧氣反應有__________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與氧氣反應能生成醋酸,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物質(zhì)之間的部分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質(zhì)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質(zhì)X是一種溫室氣體

B.反應②的另一產(chǎn)物可能是水

C.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增大

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過氧化鈣品體(CaO2·8H2O)較穩(wěn)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廣泛應用于環(huán)境殺菌消毒。以貝殼為原料制備CaO2的流程如下:

(1)過氧化鈣晶體(CaO2·8H2O)較穩(wěn)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廠泛應用于環(huán)境殺菌、消毒。這句話中描敘了過氧化鈣的哪些物理性質(zhì)____(任意答兩點),CaO2O元素的化合價為___價。

(2)氣體X的化學式是____;將過氧化鈣晶體與溶液分離的方法是____。

(3)貝殼煅燒的產(chǎn)物之一是生石灰(CaO),反應Y發(fā)生的是化合反應,反應產(chǎn)物是CaO2·8H2O,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地溝油中提煉生物柴油是垃圾資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關硬脂酸甲酯的說法正確的是

A. C、H、O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9:38:2

B. 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2×19+1×38+16×2)

C. CH、O三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1:16

D. 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省具有較豐富的煤炭資源,煤制取乙二醇的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已被列入我國石化產(chǎn)業(yè)調(diào)整和振興規(guī)劃。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圖為:

1)煤屬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氣具有還原性,寫出CO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乙二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與乙醇同屬于醇類,推測乙二醇的一條化學性質(zhì)___________

4)合成氣(COH2)在不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質(zhì)。僅用合成氣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質(zhì)____________(填字母)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5)從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與生活息息相關,認識金屬的性質(zhì)對我們至關重要,認真閱讀材料一和二,回答問題。

材料一:鎵(Ga)是灰藍色或銀白色的金屬,熔點很低,沸點很高,其化學性質(zhì)與鋁相似,能與氧氣在加熱時反應。金屬鎵廣泛應用于半導體材料,光電子工業(yè)和微波通訊工業(yè)等領域。(提示:鎵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

1)鎵的物理性質(zhì):_____。

2)寫出鎵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材料二:20181028日,國人為之驕傲的第一艘001A型國產(chǎn)航母第三次海試,標志著我國在航海及軍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3)合金是航母的主體材料,如鋁合金等,其中,_____和它的合金被稱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金屬材料,醫(yī)療中常用于人造骨頭和關節(jié)材料。

4)航母的外殼用涂料覆蓋是為了防止鋼鐵材料與空氣中_____接觸而生銹,請寫出種生活中防止鋼鐵制品生銹的方法_____

5)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一家政服務人員在清洗抽水馬桶時,同時倒入了“84消毒液”和潔廁劑,結果被兩者反應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 ,其中Cl的化合價為_____。次氯酸鈉(NaClO 與鹽酸混合后,會生成氯化鈉、水及有毒的氯氣。請你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 目前市場上的潔廁劑大多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鹽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蝕性。下列物體中,表面可用這類潔廁劑清洗的是_____。

A 大理石臺面(主要成分是CaCO3

B 釉面磚(釉面的主要成分是SiO2

C 不銹鋼管

3)潔廁劑中的稀鹽酸可用來除銹,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白醋、檸檬酸溶液也能發(fā)生類似的反應,因為白醋、檸檬酸溶液、鹽酸中都含有_____(填離子符號)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實驗。

1)擠壓左滴管并微熱燃燒管,白磷和紅磷均不燃燒,擠壓右滴定管并微熱燒管,燃燒管中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由此可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_____

2)相同質(zhì)量的磷、鐵、鎂分別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最多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