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盛放在燃燒匙內(nèi)的物質(zhì)是________.

(2)實驗中看到________,同時水進入________,約占________.

(3)如果實驗步驟是:先用夾子夾緊橡皮管;點燃燃燒匙里的物質(zhì);將燃燒匙插入廣口瓶,并塞上塞子;燃燒完畢后,打開夾子.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定的氧氣體積含量低于21%.問:這可能是哪幾種原因引起的?

答案:
解析:

  (1)紅磷

  (2)集氣瓶內(nèi)紅磷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產(chǎn) 集氣瓶內(nèi) 1/5體積

  (3)紅磷量不足,使瓶內(nèi)氧氣未反應完;塞子未塞緊,使外界氣體進入瓶內(nèi);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瓶塞,使進入瓶內(nèi)水的體積減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興化地處里下河地區(qū),河港縱橫,水系發(fā)達.但河水中含有較多的碳酸氫鈣[Ca(HCO32],水的硬度較大.(查閱資料:碳酸氫鈣易溶于水.當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發(fā)生分解,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這就形成了水垢Ca(HCO32CaCO3↓+H2O+CO2↑).已知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鎂等物質(zhì)均能在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類似的反應.而碳酸鈉、碳酸鉀則在通常情況下比較穩(wěn)定,加熱不分解.
請你根據(jù)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jù)上述信息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你能用什么方法來除去水垢?(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若碳酸鎂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氫鎂,請寫出除去雜質(zhì)碳酸氫鎂的方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實驗室有兩包質(zhì)量均為10.6g的固體,分別是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現(xiàn)分別經(jīng)如下處理:①充分加熱 ②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③將兩步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收集后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則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
 
(填“相等”、“不相等”或“無法判斷”).
(4)在加熱條件下密閉容器內(nèi)發(fā)生某一化學反應,現(xiàn)對反應體系內(nèi)的X、Y、Z、Q四種物質(zhì)進行測定,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
物質(zhì) X Y Z Q
反應前質(zhì)量(g) 40.0 4.6 37.8 0.0
反應后質(zhì)量(g) 43.6 待測數(shù)據(jù) 4.2 8.8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上表中的”待測數(shù)據(jù)”的數(shù)值是
 

②此密閉容器內(nèi)反應類型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③若X是水,Q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且X、Y、Z、Q四種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1:2:1,則物質(zhì)Y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5)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若不慎使用了濃鹽酸,生成的氣體中除混有水蒸氣外還可能混有
 
氣體,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
 
性.
現(xiàn)要除去雜質(zhì)氣體,可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不純的氣體進行洗氣.
①不純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
②若只需要把生成的氣體干燥,可在瓶中盛放
 
精英家教網(wǎng)
③可在瓶中盛放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另一種雜質(zhì)氣體.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1?黃岡)將含有HCl和水蒸氣的H2依次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水的組成.據(jù)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裝置的作用是
用來吸收氯化氫氣體
用來吸收氯化氫氣體
;甲試管中的現(xiàn)象是
紅色變淺
紅色變淺

(2)乙中裝的是生石灰,其作用是
用來干燥氫氣
用來干燥氫氣
,實驗前向丙中放入CuO的操作是
先將丙中導管橫放,標簽向著手心,拿過盛氧化銅的試劑瓶,瓶塞倒放,用紙擦一下藥匙,取出氧化銅,用藥匙將氧化銅送到導管的中間位置.
先將丙中導管橫放,標簽向著手心,拿過盛氧化銅的試劑瓶,瓶塞倒放,用紙擦一下藥匙,取出氧化銅,用藥匙將氧化銅送到導管的中間位置.

(3)實驗中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見右表,
實驗前 實驗后
(氧化銅+玻璃管)的質(zhì)量/g 75.6 69.2
(氧化鈣+U型管)的質(zhì)量/g 110.8 118.0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求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計算式為
75.6g-69.2g
75.6g-69.2g
;生成的水中氫元素的計算式為
(118g-110.8g)-(75.6g-69.2g)
(118g-110.8g)-(75.6g-69.2g)
.實驗結束后,若丙處仍有少量黑色固體,這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
無影響
無影響
(填“氧的質(zhì)量偏大“、“氫的質(zhì)量偏大“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學習了拉瓦錫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后,自己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1)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做好標記;
(2)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3)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耗盡瓶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
耗盡瓶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

②步驟(3)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水進入瓶內(nèi),液面至刻度“1”處
水進入瓶內(nèi),液面至刻度“1”處
.由此可出的結論為
空氣中
1
5
體積的氧氣
空氣中
1
5
體積的氧氣

③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
(填“難”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
不活潑
不活潑
(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④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
1
5
,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紅磷量不足(或未完全冷卻至室溫等其它合理答案)
紅磷量不足(或未完全冷卻至室溫等其它合理答案)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硫粉代替紅磷使用,原因是
硫燃燒生成的氣體二氧化硫影響氧氣體積的測定
硫燃燒生成的氣體二氧化硫影響氧氣體積的測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同學在學習了拉瓦錫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后,自己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1)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做好標記;
(2)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3)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______.
②步驟(3)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由此可出的結論為______.
③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______(填“難”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④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數(shù)學公式,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⑤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粉代替紅磷使用,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同學在學習了拉瓦錫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后,自己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1)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做好標記;
(2)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3)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______.
②步驟(3)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由此可出的結論為______.
③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______(填“難”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④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⑤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粉代替紅磷使用,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