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水的凈化過程描述錯誤的是( )

A.加入明礬是小顆粒凝聚

B.通入氯氣殺菌消毒

C.通過砂濾裝置除去可溶性雜質

D.通過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質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明礬能將一些微小的難溶于水的物質戲非常的下去,A正確;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能殺菌消毒,B正確;砂濾是起過濾的作用,除去的是難溶性雜質;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能吸附元素和異味,具有吸附性,D正確。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小組的同學對模擬濕法煉銅實驗中得到的鐵、銅固體混合物進行含量測定。稱取10克固體混合物置于燒杯中,滴加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溶液,記錄并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

(1)10克固體混合物中銅的質量為______克。

(2)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加入稀鹽酸,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忘了滴加指示劑。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nèi)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1)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需要一定的條件。氫氧化鈣和鹽酸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是因為 。

(2)探究燒杯中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nèi)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OH)2和CaCl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可能是 。

【查閱資料】CaCl2溶液顯中性。

【進行實驗】

實驗一:取少量燒杯內(nèi)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若 ,說明猜想一不正確。

實驗二:另取燒杯內(nèi)的少量溶液于另一只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若 ,說明猜想二不正確,猜想三正確。

實驗三:取少量燒杯內(nèi)溶液于試管中,用下列物質中的 (填序號)不能說明猜想三正確。

A、紫色石蕊 B、氫氧化銅 C、硝酸銀 D、鋅

【反思與拓展】

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成分時,除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 。

要處理燒杯內(nèi)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 ,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

實驗室欲中和100g 7.3% 的鹽酸,至少需要多少克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SiO2 是制造光導纖維的主要原料,下列關于SiO2 的說法正確的是( )

ASiO2 摩爾質量是60

B.1mol SiO2 中含有1mol O2

C.1.5mol SiO2中含有1.806×1024 個氧原子

D1mol SiO2的質量是60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氧化鋯(ZrO2是種烤瓷牙材料,其中氧為-2價,則鋯元素(Zr)的化合價為

A.+1 B.+2 C.+4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解水實驗,錯誤的說法是

A.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正極產(chǎn)生的氣體

B.實驗中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1:2

C.該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D.該實驗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圖是某同學正在繪制的實驗室用一種藥品制取氧氣的裝置圖。請回答:

(1)將實驗裝置圖補充完整;

(2)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

(3)寫出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點燃無銹且繞城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木條,迅速插入裝有一瓶足量的氧氣時,鐵絲沒有燃燒,實驗失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排水法收集滿氧氣后,從水中取出集氣瓶(無水)要用手指按住玻璃片,不然玻璃片容易滑動脫落,從壓強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冰川融化 B.鐵釘生銹 C.蠟燭燃燒 D.食物變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欲將粗鹽提純,再配制質量分數(shù)一定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濾時玻璃棒輕輕斜靠在單層濾紙一邊

B.配制溶液需要經(jīng)過計算、稱量(量。、溶解、裝瓶等步驟

C.蒸發(fā)濾液時,待蒸發(fā)皿中濾液蒸干時,即停止加熱

D.配制溶液時必備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酒精燈、量筒、燒杯、玻璃棒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