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有關(guān)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燃物一定是氣體 B. 可燃物一定是液體

C. 可燃物一定是固體 D. 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其自身的著火點才能燃燒

【答案】D

【解析】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需要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物質(zhì)有可燃性、溫度達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充分接觸;滅火時只需要破壞一個條件即可?扇嘉锏臓顟B(tài)可以氣體、液體、固體;著火點是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最低溫度,故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其自身的著火點才能燃燒;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乙烷的結(jié)構(gòu)式如圖所示,你從中可獲取的信息有(至少寫四點)

(1)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十八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設(shè)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鐘罩實驗,某興趣小組也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實驗中紅磷的量需稍過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停止實驗后,冷卻后測定,瓶內(nèi)氣休體積應_______。(填編號)

A.減少1/5 B.減少4/5 C.增加1/5 D.增加4/5

④把燃燒著的木條伸入反應后的集氣瓶內(nèi),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圖所示,該實驗中瓶中原先是否有水對實驗結(jié)果有無影響?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1)實驗1中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名稱下寫出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________2分);氧氣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2)實驗2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名稱下寫出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嚴重問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大量使用農(nóng)藥、化肥以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

B.CO2的過量排放將產(chǎn)生溫室效應

C.SO2、NO2排入大氣中,會形成酸雨

D.隨意丟棄塑料垃圾會造成“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做法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危害的是(

A.使用后的塑料袋隨意丟棄

B.大量使用化肥農(nóng)藥

C.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D.廢舊電池已無用處,不需要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 下面是五種粒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粒子共能表示 種元素。

圖中表示的陽離子是 (用離子符號表示),表示的陰離子是____________ (用離子符號表示),由這兩種離子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如下圖所示),點燃火柴后迅速把鐵絲連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氣瓶下部,但不見鐵絲燃燒,反復實驗均未成功。

(1)請你分析該同學失敗的原因(寫出一種情況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進后,實驗成功了,請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氣瓶中細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石燃料資源將日趨桔竭,太陽能、風能、氫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圍將越來越廣.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水力發(fā)電,符合“低碳經(jīng)濟”理念

B.風力發(fā)電時,不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C.太陽能發(fā)電時,太陽能直接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