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是兩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分析:根據(jù)當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當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陽離子;當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陰離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最外層具有8個電子的原子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甲的質子數(shù)=8,核外電子數(shù)=10,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氧離子,其離子符號為O2-,故選項說法正確.
B、乙的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8,為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C、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因為甲乙的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甲、乙屬于不同種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D、最外層具有8個電子的原子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甲、乙兩種粒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8,均屬于相對穩(wěn)定結構,化學性質穩(wěn)定,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5?荔灣區(qū)二模)明礬(化學式為KA1(SO42?12H2O)是農村常用的靜水劑,它在水中離解出K+、Al3+和SO42-.甲同學為了探究明礬中每種粒子是否有凈水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   論
在一杯渾濁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靜置 燒杯中的水仍然渾濁
K+和Cl-都沒有凈水作用
K+和Cl-都沒有凈水作用
在一杯渾濁的水中加入少量A12(SO43,靜置 燒杯中的水變澄清
Al3+和SO42-中的一種或兩種有凈水作用
Al3+和SO42-中的一種或兩種有凈水作用
乙同學看了方案后,認為該方案不完善,他對甲同學的方案進行了補充完善.請你把乙同學補充方案中要達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試劑填入下表
實驗目的 使用的試劑
Al3+是否有凈水作用
Al3+是否有凈水作用
AlCl3
AlCl3
SO42-是否有凈水作用
SO42-是否有凈水作用
K2SO4
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