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老師引導下開展探究活動,以下是教學片斷,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
【學生板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是什么呢?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大家紛紛提出猜想.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請你補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和NaOH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理由是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實驗探究】
(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NaOH.
(2)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各學習小組利用燒杯中的溶液,并選用了老師提供的pH試紙、Na2CO3溶液、BaCl2溶液,進行如下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 測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試紙變色,對比比色卡,pH<7有氣泡產生 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結論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結論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2)中存在兩處明顯錯誤,請大家反思.同學們經過反思發(fā)現(xiàn)了如下兩處錯誤:
①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是pH試紙浸入溶液中.
②實驗方案中也有一個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Na2SO4與B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分析 【學生板演】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注意化學式的寫法和配平;
【假設猜想】根據(jù)酸堿不能共存判斷不合理的猜想;
【實驗探究】根據(jù)碳酸鈉和硫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解答;
【評價反思】(1)根據(jù)圖示操作判斷,檢測溶液的pH時,pH試紙不能伸入溶液中;
(2)檢驗一種物質時要排除其他物質的干擾,硫酸鈉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 解:【學生板演】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H2SO4+2NaOH═Na2SO4 +2H2O;
【假設猜想】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酸或堿可能過量,當氫氧化鈉過量時,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故猜想三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鈉,酸堿過量,但不能同時過量,因為酸堿不能共存,會繼續(xù)反應,故猜想三不合理;
【實驗探究】(1)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能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說明溶液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鈉后,碳酸鈉會和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會看到產生氣泡.
【評價反思】(1)根據(jù)圖示操作判斷,檢測溶液的pH時,pH試紙不能伸入溶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試紙上;
(2)檢驗一種物質時要排除其他物質的干擾,硫酸鈉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為:【學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設猜想】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實驗探究】(1)NaOH;(2)有氣泡產生;
【評價反思】①pH試紙浸入溶液中;②Na2SO4與B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2SO4存在.

點評 此題通過中和反應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以及實驗方案的評價,解答時要全面審題,認真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雙吸劑”是一種常見袋裝食品的保鮮劑,能吸收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某食品袋中發(fā)現(xiàn)一包“雙吸劑”,其標簽如圖所示.同學們對這包久置的“雙吸劑”固體樣品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雙吸劑”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1】下表是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和記錄的實驗報告,請你補充完整.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稀鹽酸,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導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試管中固體逐漸溶解,有大量氣泡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樣品中一定含有
Fe、CaCO3,
不含F(xiàn)e2O3
②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中,加水,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放出大量的熱量,試管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試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樣品中含有
氧化鈣或氫氧化鈣或二者都有.
【實驗質疑】小組同學通過討論認為實驗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xiàn)e2O3的結論,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為進一步確定這包久置的“雙吸劑”固體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實驗.
【實驗探究2】取3g樣品研碎,并用磁鐵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體2.6g,按照下圖流程進行實驗:

(1)操作一、操作二為相同的操作,該操作為過濾;
(2)固體C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填化學式,下同);
(3)溶液A中加入碳酸鈉溶液反應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檢驗所加碳酸鈉溶液是否過量的方法是:靜置向上層清夜中加Na2CO3溶液(或碳酸鉀溶液),若無沉淀生成,則已過量;
(4)確定固體E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BaCl2或CaCl2或稀鹽酸或無色酚酞試液等,如無現(xiàn)象,則已洗凈;
(5)依據(jù)實驗探究1、2中現(xiàn)象的分析及數(shù)據(jù)計算判斷出這包久置“雙吸劑”固體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反思】下列對實驗探究1、2的反思,不正確的是D(填字母序號).
A.對物質成分的探究有時需要定性與定量實驗的結合
B.實驗探究2溶液B中的溶質為Na2CO3和NaOH
C.實驗探究1、2中都有氣體產生,但生成的氣體成分不同
D.在原樣品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4個反應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現(xiàn)有一包已初步提純的粗鹽,經測定仍含有少量的氯化鈣,某同學按下列步驟進行探究,以確定粗鹽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①稱取10g粗鹽樣品,加水溶解,制成粗鹽溶液;
②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某試劑,過濾;
③將沉淀洗滌后小心烘干,得到純凈固體A;
④對濾液進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發(fā)皿蒸發(fā),得到純凈的固體B;
⑤稱量實驗中得到的某種固體.
請回答:
(1)該同學在步驟②中加入過量的試劑是Na2CO3(填化學式)其目的是除去雜質CaCl2.步驟④進行的“某一操作”是濾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到不再產生氣體為止,目的是除去過量的碳酸鈉.
(2)在①②④步中都用到同一儀器玻璃棒(填名稱);它在①和④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作用不同,在①中的作用為,在④中的作用為防止受熱不勻液滴濺出.
(3)在實驗第⑤步中稱量的固體是A(填A或B),理由是蒸發(fā)所得到的氯化鈉,是原有氯化鈉與碳酸鈉和雜質氯化鈣反應及鹽酸反應所得到的氯化鈉的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硫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選填“得到”或“失去”),形成S2-(填 粒子符號).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元素和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Al2O3(填 化學式).
(3)9號元素與17號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兩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
(4)鎂元素和鋁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c(選填 序號).
a.鎂和鋁都屬于非金屬元素                  b.鎂原子和鋁原子核電荷數(shù)相同
c.鎂原子和鋁原子電子層數(shù)相同              d.鎂原子和鋁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某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樣品分解產物,并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shù)(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已知:濃硫酸可作為干燥劑;草酸晶體(H2C2O4•2H2O )的性質見表:
熔點沸點熱穩(wěn)定性其他
101℃~102℃150℃~160℃升華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與 Ca(OH)2反應產生白色沉淀(CaC2O4
(1)圖 1 是加熱裝置.最適宜的加熱分解草酸晶體裝置是C.若選裝置 a 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固體藥品熔化后會流到試管口;若選裝置B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冷凝水會倒流到試管底,造成試管破裂.
(2)圖 2 是驗證熱分解產物中含 CO、CO2的裝置.
①裝置 A 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氣,防止對二氧化碳的檢驗產生干擾,氣囊的作用是收集未反應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氣污染.
②證明存在 CO2的現(xiàn)象是B裝置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存在 CO 的現(xiàn)象是D裝置中黑色固體變紅.
(3)為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如下方案:稱取一定量樣品,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稱量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由此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值偏低,排除儀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一氧化碳沒有全部與氧化銅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將少量白砂糖加熱,白糖會慢慢融化為液體,這時白糖發(fā)生了物理變化;若繼續(xù)加熱,白糖會逐漸變黑,并聞到有一股焦糊味,這時白糖發(fā)生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理由是有新物質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劑,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會含有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假設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討論與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劑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向0.2g濾渣A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久置的生石灰樣品中一定含有CaCO3(填寫化學式).
(3)②中反應過程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溶液先變紅色,然后逐漸變成無色.
(4)將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混合,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1g濾渣E和紅色濾液F.向濾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液F的溶質中一定含有Na2CO3、NaCl,還可能含有NaOH.
【解釋與結論】(5)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測得的數(shù)據(jù)判斷,0.94g久置的生石灰樣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工業(yè)上用電解氧化鋁的方法制取單質鋁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O3$\frac{\underline{\;通電\;}}{\;}$4Al+3O2↑對于解答:“電解10t氧化鋁最多可生產多少噸鋁?”一題,
小倩和小明兩位同學分別采用下面兩種不同解法:
小倩同學的解法小明同學的解法
解:設生成的鋁質量為X
2Al2O3$\frac{\underline{\;通電\;}}{\;}$4Al+3O2
204108
10t      X
$\frac{204}{108}$=$\frac{10t}{X}$
X=5.3t
答:最多可生產5.3t鋁
解:氧化鋁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frac{Al的相對原子質量}{A{l}_{2}{O}_{2}的相對分子質量}$×100%
$\frac{27×2}{27×2+16×3}$×100%=53%
鋁的質量為10t×53%=5.3t
答:最多可生產5.3t鋁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正確嗎?并說明理由.
②對“34g過氧化氫完全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為多少克?”一題,你認為也能用上述兩種方法解答嗎?并說明理由.
③請你把②的正確解法寫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請你參與某學習小組的探究活動,并回答相關問題:
發(fā)現(xiàn)問題:小麗發(fā)現(xiàn)盛水的鐵鍋在與水面接觸的部位最易生銹;小茜發(fā)現(xiàn)自己的銅質眼睛框表面出現(xiàn)了綠色的銅銹;小玲發(fā)現(xiàn)蘋果切開不久,果肉上就會產生一層咖啡色的物質,好像生了“銹”一般.
提出問題:這三種物質“生銹”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證據(jù):(1)回憶已有知識: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2)查閱有關資料:“銅銹”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稱銅綠);蘋果“生銹”是果肉里的物質(酚和酶)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咖啡色的物質.
(3)實驗探究:將四小塊銅片分別按如圖所示放置一個月,觀察現(xiàn)象如下:
實驗
裝置
實驗
現(xiàn)象
銅片不生銹銅片不生銹銅片不生銹銅片生銹且水面
附近銹蝕最嚴重
由實驗可知:銅生銹是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4)反思與應用:利用所得結論進行填空:
①寫出一種防止鐵或銅等金屬制品生銹的具體方法保持金屬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
②請你提出一條延長食品保質期的建議將食品進行真空包裝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