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根據Ca(OH)2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a、b在曲線上。
(1)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
(2)從a點可以獲得的信息是_____。
(3)將a點對應溶液變到b點,其質量分數將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c點溶液屬于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5)30℃時如果想要使Ca(OH)2溶液的狀態(tài)從a點到c點,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減小 30℃時,Ca(OH)2的溶解度是0.15g 變小 不飽和 加溶劑
【解析】
(1)根據Ca(OH)2的溶解度曲線,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填:減。
(2)從a點可以獲得的信息是:30℃時,Ca(OH)2的溶解度是0.15g。故填:30℃時,Ca(OH)2的溶解度是0.15g;
(3)將a點對應溶液變到b點,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其質量分數將變小。故填:變。
(4)c點在溶解度曲線的下方,此時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故填:不飽和;
(5)30℃時如果想要使Ca(OH)2溶液的狀態(tài)從a點到c點,即從飽和變?yōu)椴伙柡,可采取的措施是加溶劑。故填:加溶劑?/span>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 年春節(jié)影片《流浪地球》開啟中國電影科幻元年,影片中借用氧氣與氫氣反應放出的大量熱,產生的沖擊波使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該微觀反應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
B.該反應涉及的物質均屬于單質
C.該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D.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日,我國企業(yè)成功研發(fā)圓珠筆筆頭用新型不銹鋼材料,標志著筆頭用材料的國產化、自主化進程邁出了關鍵步。 筆頭不銹鋼材料中含有碳、鐵、鎢等元素。如圖是這些元素的部分信息。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鐵、鎢的原子核外電子數依次增加
B.鐵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C.一個鎢原子的質量為183. 84g
D.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種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無色溶液X是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或兩種溶液的混合溶液。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無色溶液X的成分,開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動,請你一同參與完成:
[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
(1)氯化鈣溶液呈中性,與碳酸氫鈉溶液混合不發(fā)生反應。
(2) NaHCO3溶液呈堿性,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與假設]針對無色溶液X中的溶質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NaHCO3
猜想三:含有NaOH
猜想四:是其中兩種成分的混合溶液
[實驗方案設計]
實驗探究-:取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溶解,然后滴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可以判斷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然后把該溶液過濾,得到的濾液待用。
實驗探究二:取兩支試管,分別倒入實驗探究一中得到的濾液
(1)向一支試管中滴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時,則判斷猜想二不正確;
(2)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色,則可以判斷猜想三_____________. (填“正確”或“不正確”)
[綜合結論]通過以上實驗,得出無色溶液X是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與拓展]
類比資料信息,NaHCO3與NaOH反應生成質量比為53:9的兩種化合物,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a_____。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和收集氧氣可選擇的裝置是_____,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藥品是_____;選擇C裝置相對于B裝置作為發(fā)生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若用G裝置干燥二氧化碳,氣體應從_____(填“b”或“c”)端通入。
(4)實驗室選用B裝置制取氧氣,加人藥品前應先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若用F裝置收集時,發(fā)現氧氣不純,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若用D裝置收集完氧氣,則驗滿的方法為_____。
(6)用C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要使反應暫停,應該采取的措施是_____,若將G裝置中的藥品換為澄清石灰水,用此裝置檢.驗二氧化碳,G中發(fā)生的現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一瓶標簽受到腐蝕(如圖所示)的無色溶液,老師叫各小組開展探究。
(提出問題)
這瓶無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質的溶液?
(猜想與假設)
經了解得知,這瓶無色溶液原來是放在存放鹽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測:可能是碳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硫酸鈉、硝酸鈉中某一種。
(理論分析)
為了確定該溶液,他們首先進行了
(1)甲同學根據標簽上的組成元素認為一定不可能是_____溶液。
(2)乙同學提出,碳酸氫鈉、硝酸鈉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據是_____。
(設計實驗)
為了確定該溶液究竟是剩余兩種鹽的哪一種溶液,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①取少量該無色溶液于試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靜置后,倒出上層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鹽酸 | 產生白色沉淀 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消失 |
(實驗結論)
(3)該瓶無色溶液是_____。
(實驗反思)
(4)丙同學認為原設計的實驗還可簡化,同樣達到鑒別的目的。丙同學設計的實驗如下(將實驗操作及實驗現象填入相應的空格中):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_____ | _____ |
(5)下列物質能與Na2CO3溶液反應產生與步驟①類似實驗現象的是_____。
A Ba(OH)2 B CaCl2 C KNO3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酸鉀(化學式K2FeO4)是一種新型凈水劑、消毒劑,工業(yè)制備高鐵酸鉀的反應流程如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1)①中Fe和CuSO4溶液反應,體現鐵的活動性比銅______;
(2)操作②中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要從固體B中得到純凈的銅,可以向固體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過濾;
(4)在K2FeO4中,鐵元素化合價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掌握儀器的使用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才能保障化學實驗的成功和安全。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所示進行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果集氣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某學生用如圖2所示裝置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①選擇圖2代替課本實驗圖3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②紅磷燃燒后冷卻至室溫,活塞a應停在刻度_________(填數字)處。若該實驗沒有達到實驗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③該實驗中的紅磷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來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進行“利用燃碳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休積分數”的實驗時(裝置如圖甲所示),發(fā)現一個現象: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一 氧化碳)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分數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選擇該藥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問題]測量不準確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木炭的量過少;
乙同學:可能是木炭足量,但其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丙同學:可能是木炭燃燒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組同學發(fā)現實驗結束后,燃燒匙中還殘留有黑色固體,因此他們都認為甲同學的猜想不合理。
[查閱資料]木炭、棉花和蠟燭在密閉容器內燃燒停止后,殘留氧氣的體積分數分別高達 14. 0%、8. 0%和16. 0%。
乙同學根據如圖所示裝置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將足量木炭點燃,迅速插入集氣瓶中 | 木炭先繼續(xù)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 木炭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
待集氣瓶冷卻后,將燃著的____________,(填“棉花”或“蠟燭”)再伸入該集氣瓶中 | _______________。 |
[交流與反思]請寫出木炭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木炭熄滅后,乙同學選擇可燃物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學使用一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測得木炭、蠟燭分別在密閉集氣瓶里燃燒停止后瓶內一氧化碳的濃度變化曲線如乙圖。根據此曲線圖分析用上述裝置不能準確測出氧氣體積分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實際實驗過程中,有部分燃碳法實驗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可以達到20%,推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