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自來水中常用次氯化鈣(Ca(ClO)2)作漂白劑,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A.-1B.-2C.+1D.+2

【答案】C

【解析】

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2+2x+-2)×2=0,則x=+1價。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表中的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所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敘述

化學反應方程式

反應類型

A

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

2HgO 2Hg+O2

分解反應

B

探究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CO+CuO Cu+CO2

置換反應

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飲料

CO2+H2O═H2CO3

化和反應

D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Al(OH)3+3HCl═AlCl3+3H2O

復分解反應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去除”的部分實驗操作示意圖:

(1)上圖所示操作中,有錯誤的是(填字母)
(2)粗鹽提純的正確操作順序為(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驟D中稱取5.0g粗鹽,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mL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得剩余粗鹽為0.5g,最終得到NaCl晶體3.6g,該實驗精鹽的產(chǎn)率是。
(5)若制得的精鹽的產(chǎn)率偏高,則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過濾時濾紙有破損
B.蒸發(fā)時有固體濺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鹽時,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終所得精鹽比較潮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的是

A.水銀B.干冰C.燒堿D.生理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變化一定有化學變化的是(

A.石墨高溫高壓下制金剛石B.打開濃鹽酸瓶蓋,從瓶口涌出白霧

C.CO2制干冰制冷劑D.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我省蘭州市城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優(yōu)良天數(shù)達到299天,優(yōu)良率為81.92%,歷史性地退出了全國空氣質(zhì)量十大污染城市行列,F(xiàn)行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未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項目的是

A.CO2B.NO2

C.SO2D.可吸入顆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活性炭;B碳酸鈣;C鹽酸;D氧氣;E甲烷.根據(jù)它們的用途,用字母代號填空.

1)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2)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

3)可用于醫(yī)療急救的是_____;

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

5)可用作補鈣劑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同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如圖所示).她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鹽酸后,想起氫氧化鈉溶液中事先沒有滴加指示劑,為了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程度,她從燒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試管中溶液顏色沒有變化.于是她對燒杯中的溶液進行了以下探究:
(1)小紅認為此時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②氫氧化鈉有剩余;③鹽酸過量.
小明同學卻斷定不可能“氫氧化鈉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2)他們共同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欲對上述其他兩種可能情況進行驗證.請根據(jù)相關(guān)內(nèi)容填寫如表:

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結(jié)論

將少量鋅粒放入試管中,然后從燒杯中取適量溶液至試管中.

如果

則鹽酸過量

如果

則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3)經(jīng)過討論,他們認為利用下列幾種物質(zhì)代替鋅粒,也可以達到驗證目的.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生銹的鐵釘
B.碳酸鈉粉末
C.硫酸鈉粉末
D.氫氧化銅
(4)如圖曲線能夠表示小紅所做試驗中溶液pH變化趨勢的是(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建構(gòu)基本觀念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相關(guān)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A. 元素觀:金剛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組成

B. 分類觀:干冰和冰都屬于氧化物

C. 變化觀:氫氣和水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D. 微粒觀: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構(gòu)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