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KClO3質量(g) | 其他物質質量(g) | 待測數據 |
1 | 2.0 | ∕ | |
2 | 2.0 | CuO 0.5 | |
3 | 2.0 | MnO2 0.5 |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實驗表明,加入CuO后產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時快得多 |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
將加熱后殘留的固體溶于足量的水,過濾后稱重CuO的質量 | 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是否保持不變 |
將過濾后的CuO重新與KClO3混合加熱,觀察是否依舊能加快KClO3的分解 | CuO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是否保持不變 |
分析 本探究題的目的是證明氧化銅對氯酸鉀的催化作用,過程是先用膽礬通過化學方法制取氧化銅,再讓氧化銅與氯酸鉀混合加熱,并與二氧化錳與氯酸鉀混合加熱比較生成等量氧氣所需的時間,來證明氧化銅對氯酸鉀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計算膽礬的質量應根據需要的氧化銅的質量,可依據銅元素的質量關系進行計算.由于①②③步中有溶解,過濾,轉移固體等操作,所以都要用的玻璃棒,表格中的“待測數據”應是本實驗的關鍵,就是測定反應時間,讀取反應前后量氣管中液面的讀數要準確,方法要規(guī)范,如果要進一步探究CuO在反應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時,要從催化劑的特點入手,即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
解答 解:(1)設需要膽礬的質量為x
CuSO4•5H2O~CuO
250 80
x 0.5g
$\frac{250}{x}=\frac{80}{0.5g}$
x=1.6g
由于①②③步中有溶解,過濾,轉移固體等操作,所以都要用的是玻璃棒.
(2)本題的目的是驗證氧化銅的催化作用,關鍵是測定反應時間,所以表格中的“待測數據”就是測定反應時間,
(3)為了較準確地測量氣體體積,在讀取反應前后量氣管中液面的讀數的過程中,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讀數前應上下移動水準管,待兩管液面相平再讀數.
(4)注意量氣管的刻度是上面小,下面大,所以讀數應是20.8mL.
(5)如果要進一步探究CuO在反應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要從催化劑的特點入手,通過實驗來驗證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
答案為:(1)1.6;①②③
(2)生成50mL氣體所需時間
(3)ad
(4)20.8mL
(5)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將加熱后殘留的固體溶于足量的水,過濾后稱重CuO的質量 | 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是否保持不變 |
將過濾后的CuO重新與KClO3混合加熱,觀察是否依舊能加快KClO3的分解 | CuO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是否保持不變 |
點評 認真閱讀題干是解決這類題的基礎,明確題目要求,讀懂出題者要考查的意圖,逐一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硫化氫溶液的酸堿度可用石蕊試液測定 | |
B. | “系列操作”中一定有過濾的操作 | |
C. | Y的化學式為Na2SO4 | |
D. | 吸收H2S的反應是中和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產生的沉淀為硫酸鋇 | |
B. | a-b產生的沉淀為氫氧化鎂 | |
C. | b-c產生的沉淀為硫酸鋇和氫氧化鎂 | |
D. | b-c產生的沉淀為氫氧化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反應過程中 A2 和 B2 分子保持不變 | |
B. | 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 |
C. | 參加反應的A2與 B2 分子數之比為 3:l | |
D. | 物質 X 含 4 種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收集 | |
B. | 二氧化碳可用燃著的木條鑒定 | |
C. | 二氧化碳在實驗室可以用塊狀石灰石和濃硫酸反應制備 | |
D. | 干冰用于制造舞臺云霧是因為干冰易升華吸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